春節是中國一個重要的節日,每當春節來臨時,在外工作的人們都會停下忙碌的工作,高高興興的回家過年。
小的時候一到過年就特別的開心,有好東西吃、好看的衣服穿、走親戚串門,拿壓歲錢。我們這邊因為靠海,所以過年的時候家家都會自己做“魚丸”吃,然後舞龍,自己做火把晚上爬山。
每個地方的過年習俗都不一樣,那麼少數名族是什麼過年的呢?
藏族的朋友是按他們自己的歷法過年,藏族和漢族農曆相差不遠,一般是在漢族春節過後的幾天。
藏族過年的習俗是在太陽快要下山的時候,家家戶戶會把髒水往西邊倒掉,寓意著這些髒東西跟太陽下山而消除,以表示辭舊迎新,永珍更新。
在除夕這天,他們會舉行盛大又隆重的“跳神會”。大家穿上豔麗的服裝,帶上各種各樣的面具,吹著海螺、敲著打鼓嗩吶等樂器,然後載歌載舞,驅邪降福、辭舊迎新。等到晚上,大家吃著油餅、奶餅、血腸、手抓肉等。
大年初一,婦女們回去河邊或井邊背“吉祥水”,背這水象徵著吉祥如意。此時每家每戶都會在自己的紅桌上擺上“竹素其瑪 ”(類似漢族人的五穀豐登),一頭裝滿麥粒,一頭裝滿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點,寓意著五穀豐登。
在春節期間,藏族人民也和漢族的人一樣,走親訪友,相互拜年,互送哈達,年青人會聚在一起舉行射擊和賽馬。等黃昏時,大家圍在一起跳起“鍋莊、弦子舞”直到入夜。
壯族的春節跟漢族的時間是一樣的。除夕晚上,他們會做好節日時所吃的飯稱為“壓年飯”,有部分的壯族地區稱為“吃立節”,壯語為“過晚年”的意思。還有弄一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烷粑。
等大年初一時,大家天沒亮就起床,穿上新衣服,放鞭炮。婦女們到河邊或井邊“汲新水”,準備開始一年新的美好的生活。
除夕夜布依族人們會在水塘邊通宵守歲,一到天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的打水。如果誰能挑到第一擔的水,那麼她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姑娘。
滿族分為“紅、藍、黃、白”四旗人。過年時,紅旗人會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貼黃掛旗,藍旗人貼藍掛旗,白旗人貼白掛旗。貼在門上的這些掛旗顏色鮮豔亮麗、圖案優美,象徵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侗族的同胞們在春節過年時,流行一種叫“打侗年”的群體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於漢族的“團拜”,但侗族的這個活動比團拜更熱鬧更激烈。
活動一般是有兩個村莊共同舉辦的,兩村的代表隊伍在廣場上舉行蘆笙歌比賽,活動開始後,村莊的觀眾,伴隨著音樂載歌載舞,盡情的享受過年帶來的快樂。
苗家人把春節稱為“客家年”,過年是每家每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祝豐收,祝願來年風調雨順、無扶風的。他們唱著《開春歌》,寄託著對春天濃濃的情誼,歌詞中有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大意。
蒙古同胞除了除夕時要吃“手把肉”外,過節方式和漢族差不多,一樣吃餃子、放鞭炮。初一凌晨晚輩就會向長輩敬“辭歲酒”。然後蒙古的青年男女就會騎馬他們的駿馬,穿梭於各個蒙古包,向長輩叩頭祝福,接著喝酒跳舞。喝完酒,青年男女們還會進行賽馬比賽。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每個名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習俗,大家都在過年期間放下手中的工作,陪家裡的老人、小孩、親戚、朋友開開心心過上一個幸福的春節。
以上只是舉例幾個少數名族的春節習俗,中國有56個名族,無法一一寫全,還請見諒。
春節是中國一個重要的節日,每當春節來臨時,在外工作的人們都會停下忙碌的工作,高高興興的回家過年。
小的時候一到過年就特別的開心,有好東西吃、好看的衣服穿、走親戚串門,拿壓歲錢。我們這邊因為靠海,所以過年的時候家家都會自己做“魚丸”吃,然後舞龍,自己做火把晚上爬山。
每個地方的過年習俗都不一樣,那麼少數名族是什麼過年的呢?
藏族藏族的朋友是按他們自己的歷法過年,藏族和漢族農曆相差不遠,一般是在漢族春節過後的幾天。
藏族過年的習俗是在太陽快要下山的時候,家家戶戶會把髒水往西邊倒掉,寓意著這些髒東西跟太陽下山而消除,以表示辭舊迎新,永珍更新。
在除夕這天,他們會舉行盛大又隆重的“跳神會”。大家穿上豔麗的服裝,帶上各種各樣的面具,吹著海螺、敲著打鼓嗩吶等樂器,然後載歌載舞,驅邪降福、辭舊迎新。等到晚上,大家吃著油餅、奶餅、血腸、手抓肉等。
大年初一,婦女們回去河邊或井邊背“吉祥水”,背這水象徵著吉祥如意。此時每家每戶都會在自己的紅桌上擺上“竹素其瑪 ”(類似漢族人的五穀豐登),一頭裝滿麥粒,一頭裝滿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點,寓意著五穀豐登。
在春節期間,藏族人民也和漢族的人一樣,走親訪友,相互拜年,互送哈達,年青人會聚在一起舉行射擊和賽馬。等黃昏時,大家圍在一起跳起“鍋莊、弦子舞”直到入夜。
壯族壯族的春節跟漢族的時間是一樣的。除夕晚上,他們會做好節日時所吃的飯稱為“壓年飯”,有部分的壯族地區稱為“吃立節”,壯語為“過晚年”的意思。還有弄一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烷粑。
等大年初一時,大家天沒亮就起床,穿上新衣服,放鞭炮。婦女們到河邊或井邊“汲新水”,準備開始一年新的美好的生活。
布依族除夕夜布依族人們會在水塘邊通宵守歲,一到天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的打水。如果誰能挑到第一擔的水,那麼她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姑娘。
滿族滿族分為“紅、藍、黃、白”四旗人。過年時,紅旗人會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貼黃掛旗,藍旗人貼藍掛旗,白旗人貼白掛旗。貼在門上的這些掛旗顏色鮮豔亮麗、圖案優美,象徵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侗族侗族的同胞們在春節過年時,流行一種叫“打侗年”的群體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於漢族的“團拜”,但侗族的這個活動比團拜更熱鬧更激烈。
活動一般是有兩個村莊共同舉辦的,兩村的代表隊伍在廣場上舉行蘆笙歌比賽,活動開始後,村莊的觀眾,伴隨著音樂載歌載舞,盡情的享受過年帶來的快樂。
苗族苗家人把春節稱為“客家年”,過年是每家每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祝豐收,祝願來年風調雨順、無扶風的。他們唱著《開春歌》,寄託著對春天濃濃的情誼,歌詞中有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大意。
蒙古族蒙古同胞除了除夕時要吃“手把肉”外,過節方式和漢族差不多,一樣吃餃子、放鞭炮。初一凌晨晚輩就會向長輩敬“辭歲酒”。然後蒙古的青年男女就會騎馬他們的駿馬,穿梭於各個蒙古包,向長輩叩頭祝福,接著喝酒跳舞。喝完酒,青年男女們還會進行賽馬比賽。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每個名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習俗,大家都在過年期間放下手中的工作,陪家裡的老人、小孩、親戚、朋友開開心心過上一個幸福的春節。
以上只是舉例幾個少數名族的春節習俗,中國有56個名族,無法一一寫全,還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