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作者
-
2 # 彎鉤釣月
北魏後期權臣爾朱榮被皇帝殺死之後,手下發動叛亂,一時北魏內部一片混亂,高歡藉此不斷髮展,控制了北魏東部大片土地。孝武帝投奔宇文泰之後,高歡在鄴城另立元善見為皇帝,北魏分裂,其後雙方各自篡位,形成北齊北周對峙局面。
一開始其實高歡軍事力量遠強於宇文泰,其屬下統領有北魏最精銳的六鎮精兵,而宇文泰則只有關中的一些老弱駐軍,但其依靠黃河天險和北齊多次交戰,互有勝負。
其後,北周為了緩和內部矛盾和發展經濟軍事,採取開明包容的民族政策,大量啟用漢將漢官,並鼓勵漢族武裝編入軍隊,極大的促進了北周軍事實力的發展,同時寬鬆的民族政策也促進了關中人口的恢復和經濟的發展。但北齊採用高壓的民族政策,鮮卑貴族在國內擁有極大的特權,基本全部佔據了統治階層,使得其它民族大為不滿,政府又極力鎮壓,大大激化了內部民族矛盾,如此惡性迴圈,又加上北齊後來君主昏庸,南朝多次北伐,如此內憂外患,極大地削弱了國家實力與軍隊戰鬥力,最終在高緯地帶領下走進歷史的墳墓。
可以說北周北齊的民族政策決定了國家的發展方向和實力,後期沒有足夠人口和經濟作為支撐的北齊,在內憂外患下,被北周按在地上摩擦已是必然。
-
3 # 家旭8E5p
古代封建國家的悲劇,出一個昏君這國家就算完。北齊可以說就是這麼完蛋的。北齊後主高緯,是一個和其他昏君沒什麼區別的昏君,自毀長城殺死大將,寵信女子宦官,貪生怕死,卻又殘暴無度。當然國家被滅亡的主要原因還是他殺了蘭陵王高長恭和大將斛律光,這兩位是在中國古代將星璀璨的戰爭史中,都能留下名號的名將,就被昏君隨便給弄死了。雖然高緯他爹也算半個昏君,導致北齊由盛轉衰。但是大事上還是拎得清的,軍事上始終沒叫北周討到好處。到了高緯這,就不行了,軍事上都不給力,那是一定要亡國的。老實說,北周其實沒有幾個能打的,能和蘭陵王抗衡的怕是一個也沒有,可惜高長恭最後被自己人弄死了。
回覆列表
歷史記載,北魏六鎮起義後分裂為東魏和西魏,而北齊源於東魏,北周源於西魏。東魏繼承北魏的國力較多,所以不論在軍力、經濟或文化上均勝過西魏,但最後強大的北齊還是被北周給消滅了,那是什麼原因呢?
北齊由鮮卑化的六鎮流民及河北世族所組成,地廣國富,人口逾二千萬,實際建立者是高歡。高歡為人深沉,富於機謀。善用人,唯才是舉。治軍嚴明,將士樂為效死。
東魏在他的治理下國力強盛,兵強馬壯,能調動的軍隊不下二十萬。北齊還開疆擴土,先後擊敗庫莫奚、契丹、柔然、山胡(屬匈奴族)等族,並攻下南朝梁的淮南地區。北齊除了有高歡、高演等能力出眾的統治者外,還有耶律光、蘭陵王高長恭等能臣,可謂南北朝之最強。
北周由關中世族組成,前身是西魏,建立初期,地狹國貧,人口不滿千萬,宇文泰(北周實際建立人)掌握的軍隊不過三萬餘人,形勢極為險峻,東有高歡大軍壓境,南有蕭梁不時挑釁。
好在宇文泰在八柱國等將領協助下,有效地抵抗東魏的多次進攻(分別在潼關之役、沙苑之役、玉壁之役大敗高歡),鞏固西魏局勢。可以說八柱國中趙貴成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戰立名,李弼將略能軍,於謹以謀輔事,侯莫陳崇以勇縱橫,獨孤信以德撫民,正是由於這些人各顯其才於宇文泰之下,才鑄就了宇文泰及北周的輝煌。
當然除了八柱國外,周武帝的雄才大略也是北周滅北齊的重要因素。周武帝宇文邕韜光養晦,成功殺死專政的宇文護,親掌朝政,並推動多方面的改革,還進行影響深遠的滅佛事件。自從北周武帝親政後,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是經過滅佛,國家經濟勢力增長;二是吸收均田上廣大漢族農民充當府兵,擴大了府兵隊伍,軍事優勢形成;三是北與突厥和親,南和陳朝通好,外交策略上的成功。而北齊,卻處於"政出多門,鬻獄賣官,唯利是視,荒淫酒色,忌害忠良。闔境嗷然,不勝其弊"的狀況。577年周武帝東征昏庸混亂的北齊,於隔年攻克鄴城,北齊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