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碧樹青峰1
-
2 # Tony張哲
這個要統計當年的招生計劃才能知道。六月份省招辦會下發招生雜誌給高中,把各個大學在一批的招生人數和往年對比,就知道是否增加了。
-
3 # 晨霧
自主招生減少的名額會進入普通高考的招生計劃裡嗎?
首先說明,自主招生計劃和高校分配到各省的招生計劃是不同的。自主招生計劃不分省由高校掌握的。而分省計劃是各個省招生辦掌握並根據這個計劃進行投檔的。教育部對試點高校自主招生規模的總的要求是掌握在不超過高校招生總計劃的5%的範圍內。那麼高校就要參照這個要求,在面向全國的分省計劃制定之前,預留不超過5%的自主招生計劃,預留的計劃是不會再進入普通高考招生的總計劃中去的。
這樣,所謂“自主招生高校的招生名額減少”是兩種減少的組合。
第一種減少是在高考分省計劃制定之前,高校預留的自主招生計劃比上一年減少,比如說,武漢大學2018年自主招生計劃為350人,2019年自主招生計劃只有158人。由於這時候分省計劃尚未制定,自主招生減少的192名自主招生計劃自然就還在總計劃中,是可以進入分省計劃的。
第二種減少是高校的自主招生計劃並沒有減少,但是由於今年自主招生門檻提高,報名人數減少等原因,最終能夠透過自主招生初審和測試獲得自主選拔資格認定的考生數量減少。比如現在就已經能看出,北京林業大學雖然今年自主招生名額為170名與2018年持平,但是透過自主招生初選的考生只有5名,即便這5名考生全部幸運地通過了自主招生測試獲得了自主選拔資格認定,也還有165名自主招生計劃未能完成。但是更多試點高校最終能有多少名考生獲得自主選拔資格認定,都需要到高考後的自主招生測試後才能最後確定,各個高校是否能完成自主招生計劃,有沒有剩餘的自主招生計劃也只有到那個時候才能確定。而那個時候高校的分省計劃早已經發布並分給各個省,已經不會再把剩餘的自主招生計劃再分給各省了。這些剩餘計劃也絕不會被浪費掉,而是加入到高校的機動計劃(高校本來就有1%左右的機動計劃預留),用在高招錄取過程中的特殊情況處理。
那麼都有一些什麼特殊情況需要使用機動計劃來處理呢?舉個例子,比如高校某省今年偶遇生源極佳,就是高分考生填報本校的特別多。在模擬投檔時候發現把分省計劃耗盡也還有一些高分考生無法錄取,如果不錄取這些高分考生,不僅是這些高分考生的災難,還會造成高校今年的提檔線奇高無比(就是我們常常說的遇到了大年)。這樣會嚇住下一年考生不敢填報。對高校平穩招生很不利。這時高校就會臨時調撥機動計劃到該省儘量錄取這些考生,讓當年分數線不至於過高。
再比如有些高校承諾對提檔成功的的考生不退檔。如果高校按照高於招生計劃100%的提檔比例提檔,而提檔後所有進檔考生都合格。要做到不退檔就必須補充招生計劃。這些招生計劃從哪裡來?只能從預留的機動計劃中來。所以這些進入機動計劃的自主招生名額最終確實還是進入普通高招錄取,但是落到哪個省就不好說了。這是高校臨時決定的。
同樣的道理。高校為高水平藝術團、高水平運動隊等特殊招生預留的招生計劃在沒有完成的情況下,剩餘計劃也都會流入機動計劃用於處理招生臨時情況。
我們用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更容易說明這個問題。我們把高校招生總計劃看成是一大鍋湯,要分到各個省的碗裡。在分湯之前先舀出一勺湯放到自主招生的特殊的碗裡備用,然後再把大鍋裡的湯分給各個省的碗裡。如果今年舀出來給自主招生碗裡的湯比去年少,那麼就意味著大鍋準備分的湯比去年多了一點。這個沒問題。但是舀到自主招生碗裡的湯如果最後剩下了,是不會再回大鍋裡了。而是根據各個省碗裡喝湯的情況,十分隨機地補充到各個省的碗裡。具體回進入哪個省的碗就不好說了。有的省可能會得到,而有的省就得不到。
回覆列表
參照往年河北省隨著自招人數的增多,統招名額減少的情況,我覺得應該統招名額增加。如果不增加說明河北人又被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