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庸行者
-
2 # 無為老人888
李白作為唐一代的文豪,怎能沒有書法真跡呢。至於儲存沒儲存下,那普通人無緣可見。我倒是有一本秀珍四體書法字典上就有李白的個別草體字,還滿好的。
-
3 # 飄泊199455672
李白不但詩寫得非常好。書法也是高手,李白究竟書法功底如何呢?唯一留下的書法真跡《上陽臺貼》站區域性。詩是這樣寫的,山高水長,物象萬千,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一共25個字。
-
4 # 金思雲
李白存世的書法真跡真的有,不過只有一件,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上陽臺帖》。真跡圖片晚點再看,我們先了解下背景。
李白,偉大的詩人、劍客、酒鬼華人都熟知李白,沒上學時就會吟誦《靜夜思》,上學後每學期的課本上都少不了李白,《將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俠客行》、《行路難》數不勝數的李白名篇,讓人如痴如醉、如夢如幻。
可能很多朋友未必知道,李白還是頂級的劍客和斗量的酒鬼,大唐數一數二的劍客,喝得爛醉如泥然後拔劍起舞,舞累了感覺來了就開始寫詩,簡直就是李白的招牌戲。所謂“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霸氣外洩啊!
李白愛喝酒,所以李白的詩句中,很多都與酒有關,著名的《將進酒》,所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的一生,三大件:喝酒、舞劍、作詩,環環相扣、一氣呵成,豈不快哉!李白的好兄弟杜甫曾作《酒中八仙歌》,如此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就問您服不服!
李白與好基友暢遊陽臺宮李白和杜甫、高適遊玩王屋山陽臺宮時,李白欲尋訪故友司馬承禎,便攜二友奔赴陽臺山,李白一行人到達陽臺觀後,方知司馬承禎已經仙逝,無緣再見。
李白不見其人,惟睹其畫,有感而作四言詩《上陽臺》: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
非有老筆,清壯可窮。
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現在您可以看看李白的手書真跡了:
《上陽臺帖》用筆縱放自如,快捷流暢,於蒼勁中見挺秀,意態萬千。結體亦參差跌宕、顧盼有情、奇趣無窮。其中“水長、物象”四字脫落,斑駁、模糊不清,無法辨認,現在的釋文根據清乾隆皇帝四十一年(1776年)寫的跋文得來。
上陽臺帖後續的故事更精彩李白的手書真跡只有《上陽臺帖》流傳下來,也是幾經波折。
宋徽宗得到《上陽臺帖》之後,非常的喜愛,每日欣賞、讚不絕口。宋徽宗本就是寫詩、書法、收藏大家,見到《上陽臺帖》,無限的膜拜,特意用爐火純青的瘦金體為《上陽臺帖》題跋。
1911年清帝遜位,溥儀兄弟將《上陽臺帖》攜出宮外。此帖在兵荒馬亂之中流落到民間,輾轉流入古董商人郭葆昌手中。
1937年,為了保住國寶不流出外境,一代名士張伯駒先生以六萬銀元將之購得。張伯駒先生十分崇敬毛澤東。1956年,他透過統戰部長徐冰將《上陽臺帖》呈獻給毛澤東。毛主席愛不釋手,1958年,毛主席立下規矩:黨和國家領導人所收禮品一律繳公,《上陽臺帖》轉交至故宮博物院珍藏至今。
《上陽臺帖》引首乾隆皇帝楷書題“青蓮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一行。後紙有宋徽宗趙佶,元張晏、杜本、歐陽玄、王餘慶、危素、騶魯,清乾隆皇帝題跋和觀款。
《上陽臺帖》卷前後及隔水上鈐有宋趙孟堅“子固”、“彝齋”、賈似道“秋壑圖書”,元“張晏私印”、“歐陽玄印”以及明項元汴,清梁清標、安岐、清內府,近代張伯駒等鑑藏印。
下面請欣賞完整版的《上陽臺帖》長卷,自唐以來多少名家為之題跋、作序、蓋章、簽名,華人對太白之膜拜可見一般!
回覆列表
有的,上陽臺帖。在書法水平極端巔峰的唐代李白的書法水平比不上他的詩。書法不屬於頂尖水平!但從他的筆墨中可以感受到撲面而來的豪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