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伍柳一
-
2 # 柳州數理化君
嚴格是老師必須制定嚴格的標準, 嚴格的要求孩子寫作業要工整,上課必須專心,必須讓孩子懂得遵守規矩的重要性。比如在學校就要遵守學校的紀律,在國家就得遵守國家的法律。
當然嚴格未必就意味著平時在生活中老師不能和學生做朋友,也未必要大聲地辱罵和呵斥學生,而是要將課堂上的嚴格要求與生活中的融洽相處劃清界限。課下,學生與老師可以談天說地,可以互相開玩笑,但是在課堂上就必須嚴格。
-
3 # 天聚範武吉
嚴師出高徒是以前的概念,不是現在思想,以前是資訊蔽塞,無法獲取資訊,現在不一樣。
嚴格的定義是遵守或執行規定、規則十分認真、不偏離原則、不容馬虎,嚴格管理學生必須自定一套嚴格的管理體系,畢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嗎?
1、現在的學生不是以前那種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時候,教學要講究方法,現在00後,10後的學生不適合太嚴格,適合良師益友,是老師也是朋友。
2、只有瞭解每個學生的情況,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很多學生不是不好好學習,而是家裡的一些情況,造成一些反逆,所以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瞭解後,根據每個人的情況在嚴格管理每個學生。
3、嚴格管理必須要家長配合,不然是執行不下去的,如果給你投訴一下,那就完了,所以要和家長溝通,家長同意後在進行慢慢進行嚴格,不要一下子嚴格起來,不然會適得其反,要一點一點的實施,只要有進步必須進行鼓勵和獎勵。
4、要寬嚴結合,不要一味地嚴格,要寬嚴結合,要學會讓學生放鬆,最近最火的校長打家都知道,抓住學生的喜好,瞭解學生的想法,帶著他們一起來,讓學生認可你,你說話會更有說服力。所以該嚴格的時候嚴格,該放鬆的時候要讓學生放鬆。寬嚴結合才是現在老師要做的事。
-
4 # 小城斌哥vlog
嚴格不等於訓斥,謾罵!!!我發現現在多少老師把嚴格都理解成對孩子的訓斥謾罵。這樣真的對孩子心理出現很多負面影響。舉個例子:我女兒6歲中班。有天回家給我說:爸爸我長大要當老師。當時讓我很驚喜,我很知道一個6歲孩子想當老師的理由。然後就問女兒為什麼,女兒說:當了老師就可以隨時嚴厲的訓斥孩子了。。。。聽我我震驚了。我覺得他們的老師真的影響孩子。嚴重毀了老師在孩子中的形象!!!
-
5 # 職場奶爸成長手冊
一,三字經裡面有一句話“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嚴師”的概念古以有之,並不是什麼新鮮的產物,但是什麼是“嚴師”卻有很大的分歧,尤其是現在學生問題越來越多,家庭社會環境越來複雜,教師行業備受非議,最近圍繞老師懲戒學生的話題爭論不休,學生難管難教,老師處處退讓,似乎“嚴師”已經“嚴”不起來,於是有兩種很極端的態度,要麼給懲戒權,明確老師可以懲戒學生,要麼愛管不管。
二,我們怎麼看待“嚴師”,“嚴師”絕對不是依靠嚴厲的手段去處理學生的各種行為,也絕對不是拿著戒尺維護自己權威的人,雖然自己也是老師,但是我依然不贊同把懲戒權下放給每一個老師,還要立法,哪怕是一個孩子因為個別老師的錯誤或是隨意的懲戒造成的傷害都是無可避免的,也許是終身的,作家三毛就是因為被老師懲罰拿著盆全校走,而逃課,幸好逃課後只是去看書,但是有多少個孩子能這樣呢?
三,在我看來“嚴師”首先是一個勤快的老師,是一個嚴謹的老師,是對待知識一絲不苟的老師,魯迅又一片《藤野先生》,在文中講道,藤野先生把魯迅的筆記本重新修正哪怕是語法上的錯誤都被一一更正。我剛入職的時候學校指派了一位導師,相信很多學校都有,只是叫法上有些區別。她每一節課都帶著一個筆記本,時不時拿來記錄學生的課堂表現,一節課如此,每節課都如此。還有一個筆記本拿來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哪個學生沒有交作業,當然這是科代表交作業的時候就已經記錄好的,她把相應的學生記錄起來,然後把每個學生的作業情況在筆記本上做詳細記錄,什麼時候,什麼知識點錯了,作業講評之後,如果再次出現相應的錯誤,她就會把學生叫到辦公室來問學生情況,再開一題給學生做。直到學生掌握這個知識點,還有一個筆記本是教學反思的,針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和作業質量寫反思,要相信榜樣的力量是有感染力的,老師對知識的一絲不苟,對知識的嚴謹,會讓學生也形成相應的習慣。
四,對於學生的教育,要有針對性,要就是論事,學生自然也會知道這個老師的性格特色,我們會發現,同樣一個班級的學生,有的老師能掌控,有的老師不能掌控,有的學科很好,有的學科不好,就是因為老師的要求不一樣,老師的性格不一樣,越是作風嚴謹的老師,越是對學生的知識一絲不苟的老師,學生越是重視,越是能得到學生的尊重,相反現在有些老師,上課就上課,下課就下課,上課講自己的,也不管學生懂不懂,學生不會做作業,也沒有後期的跟蹤,沒有及時的指正,放過學生的知識點,放過的是學生的知識追求的習慣,放棄的是學生對課業的尊重,更放棄了學生對老師的敬重,每個學生都有對老師的基本評價。
五,“嚴師”的嚴,是嚴謹的嚴,對待知識的嚴謹,捉住這一個核心,那麼學生在其他方面的紀律觀念也能相應得到提高,透過學習的嚴來捉紀律的嚴,而不是透過紀律嚴來捉學習嚴。
-
6 # 奼紫嫣紅199611953
老師對學生最大的愛,就是精心育人。無論是學習,還是良好品質的養成,老師都要一絲不苟,嚴格要求,嚴格訓練,不要遷就。這樣孩子不僅僅學習優秀,道德品質極佳。一定會終身受益的。
回覆列表
都說“嚴師出高徒”,大家也都明白這個道理,可真正實行起來難度確實挺大。需要家校聯合,共同嚴格要求孩子才有效果。
首先從老師方面來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的培養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還包括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所以,作為教師也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包括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以及品格的培養。良好的習慣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效率,還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可以直接影響孩子一生。好的品格更助成功。教師對學生既是“良師”又是“益友”。一方面對於學生嚴格要求,靈活運用“表揚和批評”,適當藉助“獎懲”,讓學生提高認識,不斷進取。另一方面,“只有朋友最能走進一個人的心裡”。教師也要充當好學生的好朋友角色,師生關係融洽,教學相長。這才是最好的局面。
其次,從家長方面來說,家長也要提高認識,嚴格杜絕“寵”害。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家庭,孩子都是家裡的“小公舉”“小太陽”。孩子不僅是爸媽的寶貝,更是爺爺奶奶的心肝。而且現代社會生活工作壓力都太大,作為孩子的父母較多忙於工作,與孩子相處時間較少,更多時候是爺爺奶奶輩陪伴。“隔代疼”更甚,幾乎都是“寵”。所以對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更是增加難度。很多時候上演“老師不敢管”局面。所以作為家長,首先認識要到位,老師管孩子,嚴格要求孩子是對孩子的愛,是對孩子和家長負責。其次,家長也要配合學校老師,對孩子嚴格要求。
好習慣的培養是需要時間的,據有關資料統計,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大概需要三個月時間。30天基本形成,90天習慣穩定。所以良好習慣的養成過程也是要經歷痛苦的,當孩子有情緒和惰性時,老師和家長應該及時給予鼓勵和引導。
總之, 教師對學生“嚴格要求”,家長應該配合,如果只靠單方面的努力,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為了孩子的明天更好,家長和老師需要共同努力,共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養成良好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