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易畔書院
-
2 # 遇緣玉器
隨著新紫砂泡沫的破滅,開始有越來越多的藏家對老紫砂投以關注。有人認為,誕生於紫砂藝術最巔峰的明清老紫砂,其藝術性遠超當代的新紫砂。但也有人認為,無論從文化含量還是技藝水平來衡量,大部分的老紫砂不見得比新紫砂更好,更何況老紫砂完整器少,贗品又太多,鑑別難度特別大,實在不適合大部分藏家介入。對紫砂的收藏而言,“歲月”究竟是魅力還是迷障?
新老紫砂哪個更值得收藏?客觀地說,如果把紫砂當做實用器,那新紫砂更適合當代人的習慣,更適合市場推廣。不過,有些新紫砂雖然把傳統元素和當代工藝結合得很好,某種層面上超越了歷史作品,但大部分新紫砂的藝術性不夠成熟,歷史、文化內涵也較膚淺。但這並不是說所有的新紫砂都沒有收藏價值。無論老的新的,都有一個收藏標準:它的藝術性能否在歷史長河中經得起考驗。依照這個標準來審視新紫砂我們會發現,很多新中國成立、恢復民族工藝期間以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口創匯期間造就的工藝大師,雖然在傳承方面做得不錯,但在藝術個性、表現力上有明顯侷限。相比而言,有些中青年的新生力量,把傳統的技藝和當代的審美結合得很好,還吸收了一些當代工藝、思想的精髓,這類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同樣按照這個標準,也不是所有的老紫砂都值得收藏,因為很多不一定具有藝術性。如果只是老的實用器,未來的增值幅度有限,只能作為古器物裝點一下生活空間,適合玩,但不適合收藏。但藝術品級別的老紫砂,一旦出現在市場上,一定會被高價收購。很多當代的大師或者工藝師,前幾年價位高,是在拍場上自己“做”出來的行情。當整個社會的資金流動開始有一定問題,很容易出現有價無市的局面,新紫砂的泡沫破滅後,很多資金會轉向老的藝術品,包括古代書畫、古代瓷器,也包括老紫砂。在資本投資的初期階段,大家一定一哄而上炒作當代藝術,因為當代的東西有出處、有依據,說得明白。但當市場繼續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會意識到還是老的藝術品更具有彈性和堅挺性。因為它們有不可複製性,存世量可控。
不過,老紫砂的收藏有難點。因為它年代久遠,很多流傳說不清楚,而且相當比例的老紫砂還沒有底款,鑑別真偽優劣的難度比較大。收藏者找值得信任的專家和機構詢問,切勿盲目下手;但也正因為如此,老紫砂有“漏”可撿。尤其現在市場不好,只要有一些無款的精品在拍場上出現,都會被具備眼光的有識之士收入囊中。
-
3 # 北京華夏文物鑑定
紫砂作壺使於明代,民國以前的都是屬老紫砂壺。現在的紫砂壺有手工的、半手工的、合模的、灌漿的⋯⋯。現在新的原礦手工壺低的千元一把,工藝師製作的壺三五千一把都很正常。老壺多數是手工壺,如果品相完整,收藏前景還是挺大的!
回覆列表
收藏界只遵循一條鐵律:物以稀為貴。
老紫砂壺,老到什麼程度?如果真要玩兒收藏,還是要學會根據場景使用語言。比如,我們可以託朋友“幫我找一把老壺”,朋友大體是知道你喜好什麼以及手裡有什麼,所以他能聽懂你的模糊語言。但在此提問“老紫砂壺”是否有升值價值意思表達就不是很明確。我仔細猜度,提問者是不是要表達“老壺是否比新壺的升值潛力更大?”,或者手裡有把老壺想問它的升值潛力?
理論上,在前提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老壺的升值潛力肯定要高於新壺。為什麼說是“理論上”呢?因為這種情況在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存在。比如,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紫砂作品拍賣價格紀錄保持者為什麼是顧景舟而不是時大彬?這句話回答起來就很麻煩,為什麼呢?從時代比較,時大彬的壺肯定是老壺,顧老的相比之下只能算是新的,那可不可以理解為新壺勝於舊壺呢?答曰不能,因為市場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兩隻泥料、壺形、藝術設計和做工完全相同的壺。
比較現實的比較應是不同時期檔次差不多的商品壺互相比較,那樣的話肯定是老壺升值潛力要大些,原因就是年代越早的老壺其存量越小,根本上說還是價值規律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