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咸陽張馨文

    從個人情況而言真是這樣,人常說四十而不惑,而這個不惑許多時候從個人認知和感悟認同,而五十歲的時候就會從整個方面去考慮,當一切知道該何去何從又感覺力不從心了,便有了隨遇而安又或者再有拼搏之念。

  • 2 # 澡雪堂主談修心

    人生從五十歲開始,這個話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傳統,不過它確實暗合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道理,按我的理解,這句話來自孔子的“五十而知天命”這句話,中庸裡面也講“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由此可見,“天命”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

    如果去網上查,我們會查出一大堆關於“天命”的解釋,但多數是後人對“天命”這個詞彙的運用,而不是在講“天命”的本身,象《楚辭·天問》中的“天命反側,何罰何佑?”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樂夫天命復奚疑”還有《荀子·天論》中的“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等等,我們透過這些描述,根本不可能知道到底什麼是“天命”。

    如果用現代的語境,或者乾脆直接用我們從小就接受過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教育的語境來講,那麼“天命”就是“客觀規律”,“天”就是指的客觀領域,因為它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而“命”呢?則是指執行軌跡,也就是規律,合在一起,“天命”就是客觀規律,這樣把語境一變,我們直觀上關於“天命”的那些神秘、玄幻、迷信、陳舊等各種色彩也就不存在了。

    其實我們普通人在認知事物的過程中,往往帶有很強的直觀性,也可以說是感性,我們太過於關注事物的表面,所以事物的外在形式對我們影響很大,我們經常僅僅透過表象就對一個事物簡單的得出了結論,這種走馬觀花式的認知方式其實是很膚淺的,事物的表象稍微有些變化,我們對它的印象也馬上會跟著變。

    同一件事情,現在我們用語言把它描述出來,那麼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甚至不同的語調,都會影響到人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比如我們講“一個女大學生,每天晚上都到夜總會當三陪。”這是一種表達方式,那麼人們聽了這個話,馬上就會對這個女孩抱以鄙視,認為她不知廉恥,自甘墮落,如果換一種表達方式,說“一個夜店的三陪女,每天白天都到大學裡去讀書。”那麼同一個情況,馬上就會來個華麗轉身,頓時就變成了勵志故事,大家又都會讚歎這個女孩不甘墮落,有理想又有追求。

    這就是我們普通人認知事物的基本模式,那麼“知天命”呢?正好與這種表面的認知相反,它注重的是內涵,是本質,強調的是要破開事物的表象,洞察事物的本質,所以它講的是邏輯性,遵循客觀規律,進行嚴密分析,做出邏輯推理,最後才能得出一個超越於事物表象之上的無限接近事實真相的結論。

    其實按中國傳統文化,這還只是對“天命”最初步的運用,真正“知天命”的人,按我們的傳統文化來講那就厲害了,象《中庸》裡面講“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這是什麼境界?初步的還要講推理、分析等等,真正“知天命”的人,答案直接出來,根本用不著推理什麼,因為“知天命”以後就把我們那個最原始的智慧,也就是莊子所說的“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那個先天智慧打開了。

    這時候我們再去幹什麼事情,都不會再有任何的迷惑,完全是通達無礙的,所以孔子講他“五十而知天命”,到了七十歲的時候,說自己可以“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這裡的“矩”也是指客觀規律,也就是說,到了七十歲的時候,孔子對“天命”的運用已經嫻熟的得心應手了,隨便怎麼做,都不會再對客觀規律有絲毫的違背,就是這樣一種境界。

    所以說“真正的人生,是從五十歲開始的。”這句話,如果真的是來自孔夫子的話,那我覺得不但沒任何問題,而且還可以講,這是我們對人生最大的期許,是真正的人生境界,一個人如果真的可以這樣的話,那真的是“朝聞道,夕死可矣!”也真不算白來世上走一遭了。

  • 3 # 睿智暖陽gm

    我73的牛,若能熬過去,恢復健康的活著,那麼我真正的人生是從50歲開始的。

    過去的幾十年稀裡糊塗,累沒少挨,苦沒少吃,忙忙碌碌,年復一年,錢沒攢下。

    人生路上的一道坎把我撂倒了,才有時間停不來慢思考,細品味,如果有將來過去生活論年過,往後餘生得論秒過了,想自己所想,做自己該做,盡全力讓自己的精神富足,經濟無憂,才能真正體會到人間值得。

  • 4 # 沙

    個人認為,很樸素與簡潔,從出生到死便是真正的人生。凡所有見 , 凡所有識, 皆為生活,皆應正視。將五十歲之後定為一個人生真正的開端 ,即是一個人有了閱歷以及足夠思想之後,或許偏了些。

  • 5 # 廖明章962

    真正的人生,從50歲開始有這種說法,50歲誠實多了,見識廣了,做事認真多了,做事有把握了,成功率高了,責任心強了!5O歲的人生比較完美!

  • 6 # 0老三兩0

    問,有句話說“真正的人生,是從五十歲開始的”,對此你是怎麼看的?

    答,對此,我的看法是:這種說法純屬胡說八道!

    我反駁它第一個理由是:顧名思議,從字面上看,“真”的反義詞是“假”,“正”的反義詞是“歪”。按照這句話的意思,難道說,一個人的人生,五十歲之前都是假的?都是歪的?如果不是用詞不當的話,那肯定就是胡說八道!

    我反駁它第二個理由是: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三歲見老”。一個人的人生,從父母認識的那一天就開始了,如果硬要說是五十歲以後開始的,也只能說是一個人中老年以後的人生,而不是一個人整體的人生。我認識幾個寒門貴子,他們都說他們的理想,大都在五歲就已經生成。我讀過幾本豪門傳記,他們的偉業,大都起源童年苦難鑄就的雄心。五十歲以後才開始,當段子聽行,當真,絕對哄人!

    我反駁它第三個理由是:人生不是電子秤,想什麼時候歸零,就什麼時候歸零。人生是繼往開來的:每一個黃昏,都是來自當天的黎明,然後再從今夜星辰走進明日四更,人生就這樣風雨兼程,就這樣四季漸行,不存在任何斷層。從五十歲開始,將大半生的艱辛完全否定,這不是胡說八道,是什麼?

    我反駁它第四個理由是:本質的人生,從什麼時候開始都行!姜公的魚杆、煙王的褚橙,厚積的人生,遲到的踐行。振憾的大器晚成,怎麼會只屬於五十歲那個年齡?把五十歲當作人生重啟的唯一的一扇門,絕對是主觀臆斷的混淆視聽。回答完畢,個人觀點,不滿可噴。

  • 7 # 老大15539譚啟祥

    人的一生終歸是奮鬥的一生、從入學開始是學知識長身體階段、大部份人從十七、八歲進入社會進行打拼為的是將來生活的更幸福點、五十左右基夲上進入功成名就的年令段、當然有的人大為成功、可有少部份人還在苦苦掙扎、不過人的社會經歷大都如此、總之人在社會中境遇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發展的好、有的發展差、但他們都是為國家做了巨大貢獻的、我們都應該尊重他們、現在社會發展好了、應更應不該忘掉他們、讓他們分享社會發展的紅利、享受到現代人的幸福生話!

  • 8 # 每天陪你去讀海

    真正的人生從50歲開始,這句話要一分為二的去想。

    我們每個人從來到這個世界上那天,就是自己的人生的開始。 只是我們的人生階段不同,從童年,少青,青年到中年,難道這不是自己的人生嗎?

    所以說,每個階段都屬於自己的人生。說真正的人生從50歲開始,那麼我們以前的人生不是人生嗎?所有的經歷都是給50歲打基礎嗎?

    50歲是到了不惑的年齡,知道人生的不容易,知道人生的苦短。只能更珍惜人生而已。

    50歲的年齡,更知道人生的責任和擔當。因為你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所以說你的責任和擔當讓你自己成熟,所以說你的人生並不是從50歲開始。

    你活的每一天都是人生的開始,都是自己真正人生的經歷。

  • 9 # 雲飛揚230

    剛快到五十,這問題不好回答。到五十就退休了,同事大多退休了還在上班,企業退休工資少,她們說不夠用。我也許退休後再做兩年吧,賺點錢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歲寶貝偷用化妝品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