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蛟龍影吧

    家長在給孩子選擇興趣班和補習班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應該是,孩子哪方面薄弱。因為對於孩子來講,學習成績的提高才是當務之急。

    有些家長,在選擇培訓班的時候,喜歡弄“全家桶”,語數英,數理化統統拿下。其實這樣是錯誤的,因為孩子沒有那麼多的精力與時間去完成這個培訓班。其次影響孩子成績的,其實是最薄弱的那門學科,這樣盲目地報名不僅不能幫助孩子提高成績,還會分散孩子精力,得不償失。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木桶效應?影響木桶裝水量多少的,是最短的那塊板的長短。

    如果把各個學科的成績比作組成木桶的木板,把木桶裝水量比作孩子總成績的高低。那麼影響孩子總成績高低的,其實是最短的那塊木板的長短,也就是最薄弱學科的好壞。

    如果報考培訓班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成績,那麼補習“短板”,比提升強勢學科成績來的更有效果。

    隨著教育水平的提升,現如今,優秀學生之間成績的差距越來越少。為了讓孩子在幼升小,小升初的時候有更大的競爭力,家長們將升學的“戰場”移向了興趣愛好上,有一樣拿得出手的才藝,會讓孩子在升學的時候加分不少。

    可是,孩子一旦完成了升學測試,這些原本花大價錢,大精力培養起來的興趣,卻會被家長以影響學習為由,斷然阻止,直至放棄。

    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勞逸結合的事情,為了學習,讓孩子放棄自己的愛好,這樣子做是十分殘忍的。身為家長,對於孩子的興趣愛好,不僅不用制止,還應該主動培養。

    第三、培養“能力”,而不是考高分

    很多家長認為,學習的目的是考一個高分數,讓孩子能夠每一個學科都能拿到高分,然後考取一個好的學校。

    誠然考試分數的確十分重要,它是評判學生成績好壞的標誌之一。但是如果把考高分當成學習的目的,那這個想法就是錯誤的。

    學習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各項能力,而不是讓孩子成為一個考試的機器。

    就如數學一般,數學題目解題的過程,遠比最終答案重要得多。你步驟正確,最終結果錯誤,可以獲得大部分分數,可是你最終結果正確,答題步驟卻是錯誤的,你依舊只能拿到那可憐的1分,2分。

  • 2 # 路宜海中學生學涯規劃

    這要看家庭對於孩子的未來職業規劃和家庭以及就業渠道綜合分析考量來決定。

    孩子的興趣的最終目標以及興趣的培養師資渠道,對於孩子未來的升學 讀研 就業 提升 發展以及未來社會需求等是否有長遠的意義。

    從藝術類專業和體育類專業的高考來看,就業率遠遠普通理科考生和文科考生,是畢業就等於失業的代表專業,是低分生考取本科學歷的一種捷徑。

    孩子不是從骨子裡愛好,文化課還可以,就不要給孩子暗示通過學習藝術輕鬆考取本科院校。更不要在孩子進入初中階段過多的學習藝術專業,要知道藝考生落榜率在80%以上,文理生落榜率不到40%。藝術生雙過線落榜率25%,文理生過線落榜率11%。

    隨著藝考教育制度的改革,2021年以後,像文管編導 攝影 影視製作 數字媒體 播音主持等越來越多的藝術專業,要達到普通本科線以上才可錄取,除了藝術專業特別好的考生外,對於低分藝術考生來說,價效比不是很高了。

  • 3 # 我的朋友叫雨飛

    這個問題好。

    孩子的興趣和考學其實是對立統一的一個矛盾,我不贊成偏向哪一面。因為興趣是最好的原動力,所以作為家長要千方百計地幫助和引導孩子將興趣和考學兩者建立起橋樑,互相聯絡,讓興趣促進成績,讓成績進一步激發興趣。如果兩者統一融合得好,那孩子就會天才地發揮。比如我兒子原來對數學不精益求精,常常丟三落四,而他對現代軍事科技很有興趣。我就將第五代戰機的一些引數怎樣最好?或者與同類比較,與孩子展開討論,諸如此類。現在孩子學數學越學越有勁!

    孩子有興趣(指正常健康的)那是寶貴的、難得的,要加以愛護和支援。如果孩子對啥都沒興趣,那就廢了。

  • 4 # 錢江潮生涯教練

    這個問題很不錯,很多家長都會有此疑惑。

    孩子對興趣的事比較容易投入,而對於被逼的事容易逃避,這是天性。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才能瞭解孩子在想什麼,要什麼。如果只站在大人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容易和孩子的看法出現偏差,就會導致矛盾的出現。

    所有的興趣和考學都要孩子自己去經歷,大人無法替代,那麼大人能做的事就是讓孩子的興趣和考學結合起來,才能獲得比較理想的結果,也就解決了興趣和考學的選擇兩難問題。

    一句話,人性不可違,唯有理解才能獲得成效。

  • 5 # 小橘子麻麻

    第一,興趣和考學並非一體的,沒有必要以情況去衡量去想問題,興趣和學習不能混為一談。

    第二,興趣也是一種特長的發展,只要自己寶貝喜歡,反而會提升孩子得自信,特長,孩子也會對自己更有認同感,對學習也會有利,如果孩子一直去學習,沒有興趣,學習往往也是學不好的,可以讓孩子嘗試一下自己喜歡的興趣,孩子也興趣中也會發現自己的特長和天賦。

    第三,有的孩子學習不好,也要有發展興趣愛好的權利,因為每個孩子天賦不一樣的,而且走的路線也是不同的。

    總結,孩子學習和興趣愛好要有合理的安排,興趣也是學習的一種。

  • 6 # 你若盛開ZB

    無所不好、無所不包的愛好,正如我們預想般,會帶給人喜悅感、新鮮感,會給我們的精神帶來極大的滿足感,但是同時能否做到各項平衡值得深思。我們都期盼,時間在對待所熱愛的興趣上更為仁慈,讓孩子永遠“滯留”在這一段快樂時光。但隨著他們進入小學、中學,學業負擔不斷加重,興趣與學業開始爭搶時間,二者間的矛盾也變得難以調和。如何處理,兩者之間的矛盾呢?以下幾點,供參考:

    一、家長要考慮到孩子的全面發展

    因為學習緊,任務重,就不由分說讓孩子放棄愛好,肯定是不明智的做法,引起家庭矛盾的不少,在之後落下孩子埋怨的也不少。甚至,我們自己都曾對父母說過這樣的話:“看,當初就是你們讓我放棄的,如果當時堅持下來,我可能就不是現在這樣了。”

    而且,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後,大都已經有很強的自我意識,開始傾向於為自己做主。如果孩子這時還在真心堅持某項愛好,那也說明孩子真的對其非常喜歡,有興趣,孩子才會積極主動樂此不疲地去做。

    為人父母,不用將眼睛總盯著別人家的孩子,而是需要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擅長什麼,喜歡什麼。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的興趣和夢想也需要家長的鼓勵、啟發和幫助。

    畢竟孩子未來的路還很長,擁有無限的可能性,心有所愛,堅持並學有所得,才能成為日後高飛的底氣。

    所以,在進行取捨時,家長也要從孩子全面發展的角度來權衡。尊重孩子的意見,關心孩子真正的興趣,瞭解孩子的天賦所在,可能比緊緊盯著他一時的作業和考試成績,更有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

    二、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效率

    很多家長說,孩子放學後寫作業就要從6點寫到10點、11點,休息時間都不能保證,哪兒還有時間精力發展興趣和特長呢?

    很多父母包括老師,把興趣愛好跟學業對立起來,認為興趣班佔用了孩子的學習時間,一定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因此,當升學壓力到來,興趣愛好只能靠邊站。

    其實在時間管理這個範疇裡面,如果能夠有效地利用好時間,興趣愛好是有助於學習的。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學習習慣,也就是如何高效的學習,完成作業以及高效玩耍。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時間都用在了興趣班上,必定分散了學習的精力,從而影響學習成績。而實際上更多的情況是,孩子沒有很好的時間管理觀念。

    只要把時間規劃好,並在規定的時間裡做好該學習的事情,就不會覺得時間不夠用了。

    隨著孩子年級的升高,學習密度和強度都不斷增強,這時更應該幫助孩子提升學習效率。讓孩子養成寫作業不分心、不拖延的好習慣,提高專注度,才能讓時間得到高效利用,才能做更多的事兒。

    如果感覺興趣特長確實衝擊了學習時間,也可以適當減少花費在興趣上的時間比重,但要保證持續性。比如,喜歡樂器的孩子,可以以周為單位,每週練習二到三次,每次保證30分鐘至1個小時。

    三、適當放手,讓孩子關注自我能力

    “我的夢想是什麼?”

    “我的興趣要怎麼堅持下去?”

    “我要根據現實情況如何管理自己?”

    在面臨矛盾時,家長不妨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多思考,而且一定不要評判孩子的夢想是沒有意義的。只有讓孩子深知選擇的意義併為之負責,孩子才更容易依靠自己堅持下去。兩條路需要讓孩子明確。

    藝術路線。比方說鋼琴,是打算走鋼琴這條路,希望變成下一個郎朗、李雲迪,亦或是馬克西姆,那麼請堅持,要相信只有堅定的付出了才可能會有所收穫。在這種情況下學習和鋼琴的比例可以適當的有所傾斜,但也別過於傾斜,完全不顧學習。一朝成名,身上的任何一個點都會被放大,名人被扒高考成績那是常有的事,年年發生,學習、鋼琴兩不誤明顯會增加輿論的好感度。

    另外一條線——學業線,興趣只是輔助。那麼小朋友們在步入學校開始,應該對於兩者有明確的側重,從小學入學到高中畢業的十二年的時間裡,學業的所佔比重會越來越大,一定要做好提前的規劃。很多孩子到了高中都意識不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覺得我和同學在一個班上上課,大家表現差不多,那他就是考試比我好,我有什麼辦法。其實不是的,課上只是一個表像,表面看上去大家都學的都一樣,背後的付出卻是誰都不清楚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家都在努力讓自己看起來毫不費力的得到一切,但在那些看不到的地方卻是成倍的努力。

    孩子還小對於很多問題還不能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很多孩子在上學前根本沒有一個思想意識的轉變。但家長首先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講,學習是立世之本,愛好是錦上添花。家長一定要幫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上學了就需要把精力重新合理分配,千萬不能顧此失彼。我們需要支援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學習與興趣並存,但是要慢慢的開始區分比重。

  • 7 # 若飛談教育

    首先看孩子的年齡,如果是在孩子小的時候,我認為,任何東西的學習都要以孩子的興趣為主,包括數學,語文,外語。比如說孩子在放學回家準備寫作業的時候,你可以,用兩個小紙團來抓鬮,抓到數學就先寫數學作業,抓到語文就先寫語文作業。要寫作業和學習這件事情,在孩子的心裡種下一顆種子,就是學習是?好玩的學習是有趣的。然後再在孩子的學習方面提供一些幫助,讓孩子覺得,能夠在學習當中找到成就感。所以在孩子低年級的時候興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那麼在孩子選擇一些業餘愛好和特長的時候,一定要遵從孩子自己的意見。不要帶有太多功利的思想,有太多的功利的想法也沒有用,因為你現在在小學的時候培養他的這個特長,那麼到了他高考的時候,國家還有沒有這方面的政策還未可知,那還不如就讓孩子以興趣為主,就讓孩子好好的覺得學習這個東西會讓他有自信有成就感,讓他在別的小朋友面前,可以展示出他的能量,這樣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有益處的,否則只會培養出一個厭學的孩子。

  • 8 # 養殖人愛好教育

    孩子必須以考學為目的而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要想在社會上有立足必須要文化為基礎,高文化素質很重要,把興趣變為學習動力。一舉兩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辦公室有一半同事被替換成機器人,你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