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國逐夢
-
2 # 楓葉滿山4
“五子良將“的稱謂不是曹操的封稱,而是陳壽給予的點評,有張遼,于禁,樂進,張郃,徐晃。他們在一個章節裡被寫傳,而許褚沒有在一起寫傳,沒有入圍“五子良將”或“六子良將”的海選,的確有些讓人不解。大家都知道,許褚八尺還多(現在接近1.9米高),腰大十圍(真正的將軍肚)容貌雄毅勇力絕倫,在跟隨曹操後多次救曹操性命於危難之間,官渡之戰前夕,渭南之戰,潼關之戰等多虧許褚。許褚被曹操選拔為貼身衛士,特別是曹操外出征戰,更是不離左右,潼關之戰後被軍中稱之為“虎痴”和虎侯。“許仲康安在”?這句話更是兩軍陣前曹操點將的常用語。可見曹操對許褚的重視,到後來曹操病逝,許褚竟然哭的直吐血,可見曹許二人友誼之深,非比五子良將。許褚這個人剛毅,寡言語是個很質樸謹慎的人,也許這是為將而不能為帥的原因吧。話說回來了,就許褚這個人為什麼五子良將沒有他呢?這個問題就是陳壽的問題了,陳壽把五個人寫在一塊,把許褚和李通,李典,藏霸,文聘龐德寫在了一塊這絕非隨意的,是經過編排的,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這些人物的戎馬生涯,五子良將都是文武全才,就是帥材,統兵作戰都能獨擋一面,在三國中每次戰爭中都有光輝的一面。不在列舉了。反觀我們的“虎痴”將軍單兵作戰能力也很強,武力值也很高,而且還是曹丞相心腹確被陳壽先生排出五子良將外,估計是從各方考量,綜合考慮吧。雖然許仲康在陳壽先生筆下沒有入圍“五子良將”,但許仲康在三國文章中的光輝亮點也是被大家所公認的。目視馬超,超竟然當時未敢輕動,看來仲康的眼睛的確大而有神,和張飛“環眼“差不多吧!煩絮不少,謝謝邀請!
那為什麼沒有許褚呢?
許褚,字仲康,譙國譙人,長得十分雄壯,“長八尺餘,腰大十圍”,而且是個大力士。年輕時汝南黃巾再起,許褚聚集宗族結寨自保,受到上萬葛陂黃巾進攻,但因人少而不敵,於是讓寨中人“聚治石如杆鬥者”,許褚就以這如斗的大石擊賊軍,所中者“皆摧碎”,終於嚇住黃巾不敢繼續進攻。後來寨中缺糧,許褚假意與賊人議和,以牛換糧。但牛是識家的,換完糧食之後又想回奔寨中,許褚一隻手拖著牛尾倒行百餘步,讓黃巾賊驚懼不已,不敢再取牛,也不敢再進犯,由此許褚豫州、淮南一帶威名遠播。
曹操平定豫州後,許褚就跟隨了曹操,曹操稱其“吾樊噲也”,立即以其為都尉,作為自己的親軍護衛,率軍值守。徵張繡時為先登,“斬首萬計”,可見其殺戮之重,因此而遷校尉。官渡之戰時,曹操的近臣徐他等陰謀叛亂,就是因為許褚在而不敢發動,非要等到許褚休息之日才準備動手,但巧合的是,許褚好像有所感應(男人的第六感),又返回曹操軍帳,直接嚇的徐他等人陰謀敗露。隨徵河北而封關內侯,征馬超時曹操軍敗,幸得許褚護衛才逃離,後來曹操與馬超、韓遂單騎相會,許褚隨身護衛,馬超自負其勇,想要趁機抓了太祖,但因為聽聞許褚之勇,問曹操曰“公有虎侯者安在”,曹操目視許褚,而許褚“瞋目盼之”,盯著馬超,以馬超之勇也不得不放棄動手的念頭。也正是因為馬超此問,時人皆以“虎侯”相稱,又因“力如虎而痴”,故有“虎痴”之稱號。破馬超後,許褚升中郎將,後遷中堅將軍,曹操死後,許褚傷心至嘔血,曹丕稱帝后,封萬歲亭侯,曹睿時進封牟鄉侯,食邑七百戶,蔭一子為關內侯,去世後諡曰“壯侯”。當年隨他一起跟隨曹操的族人,封侯的達數十人之多。
從其生平來看,許褚的一生戰功不少,但其只是作為衝鋒陷陣的角色,大多時間還是在護衛曹操,謹慎守法,從不多說話,曹操也正是因此對其比較看重。所以許褚沒有單獨帶過兵馬,也沒有在地方上任過職,其以武力出名,而戰績不顯。像張遼打的東吳小兒聞其名而止啼,徐晃擊敗關羽、張郃擊敗諸葛亮,樂進,每戰當先,屢立戰功,于禁雖晚節不保,但戰績也不差。相比之下,無論是戰績還是官職,許褚遠不如這些人,所以無緣“五子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