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檸羽76876
-
2 # 吹牛皮
1.新奧爾良它沒有新奧爾良烤翅。
2.重慶雞公煲不是重慶的。(該煲是由一位名字叫做張重慶的人發明的)
3.麻婆豆腐的真實名稱一開始並不是麻婆豆腐,它的全稱叫陳麻婆豆腐,後期人們為了叫起來方便省掉了“陳”字,直接喊麻婆豆腐。
4.菜“螞蟻上樹”材料中沒有螞蟻,其實可以叫做“肉末粉絲”。
5.純淨的蜂蜜保質期很長,一般可以達3000年。
6.日本豆腐並非大豆製品,原料是雞蛋。
7.據瞭解,每一顆草莓上面的草莓籽都是大概200多粒。
8.大多數爆米花都呈現兩種形狀:雪花狀或蘑菇狀。
9.魚香肉絲裡只有魚香沒有魚。
10.帝王蟹又名石蟹或巖蟹,雖然名字和外形都跟螃蟹沾邊,但其實帝王蟹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螃蟹。
11.如果你每天都只吃泡麵,一年伙食費大概才900多元。
12.柿餅上的白霜是果肉乾燥時隨水分蒸發,而滲出的葡萄糖和果糖的凝結物,在中藥裡叫做柿霜,這可是柿餅的精華所在,有潤肺止咳,生津利咽,止血之功效。
13.巧克力碎曲奇是因為加入餅乾原料裡的巧克力沒有融化而意外發明的。
14.其實“辣”並不是一種味覺,而是痛覺。(本人略喜食辣,現在看像有一種受虐傾向)
15.在自然界的食物中,藍色是最少見的顏色。
16.第一個脆皮蛋筒誕生在1904年的聖路易斯世界博覽會上。一位推銷員Abe Doumar因為紙盤用完了,所以用華夫餅包裹冰激凌。
-
3 # 生妮妍雅勳
在這個吃貨“橫行”的世界
終其一生都在追尋美食的旅途中
面對天天接觸到的食物
與美食相關的有趣冷知識
你對它又有幾分瞭解?
作為24K純吃貨,關於吃吃喝喝都得掌握不可或缺的“絕技”。那麼,請一起站直了,來掌握以下這幾條關於美食的冷知識!
1、東坡肉是蘇東坡發明的嗎?
東坡肉的原型是徐州回贈肉, 為徐州“東坡四珍”之一。北宋神宗熙寧十年秋,黃河決口,七十餘日大水未退。徐州知州蘇軾親率全城吏民抗洪,終於戰勝洪水。百姓感謝蘇東坡為民造福,便擔酒攜菜送至州府感謝蘇公。蘇公推辭不掉,將這些肉加工成熟後再回贈百姓。百姓吃後,都覺得味道鮮美,肥而不膩,便稱之為“回贈肉”。民工們品嚐著蘇太守送來的紅燒肉,頓感味道不同尋常,紛紛稱其為“東坡肉”。
2、重慶雞公煲是重慶菜?
重慶雞公煲居然不是重慶菜!重慶雞公煲起源於美麗的天府之國——成都,實際上重慶雞公煲跟地名重慶沒有關係,而是發明這道菜的人叫張重慶,關鍵人家還是個上海人!所以有時候,千萬不要被事物的表象矇蔽了你的鈦合金眼,因為你以為的可能並不靠譜……
3、麻婆豆腐是麻婆做的?
麻婆豆腐的全稱叫陳麻婆豆腐,陳麻婆豆腐始創於成都郊外的北萬福橋邊,一家名叫“陳興盛飯鋪”的小店裡。當時販夫走卒、推車抬轎的男丁經過這裡,都會在此吃飯。光顧飯鋪的大都是些挑油的腳伕,買幾塊豆腐和牛肉便可解決一天的飲食,再從油簍子裡舀些菜油讓老闆娘代為加工。時間一長,陳氏掌握了一套獨特的烹飪方法,做出來的豆腐色香味俱全,後來人們把陳氏做的豆腐稱為:“陳麻婆豆腐”,店鋪也改名為“陳麻婆豆腐店”。後期人們為了叫起來方便省掉了“陳”字,直接喊麻婆豆腐。
4、叫花雞是如何登上大雅之堂的?
“叫花雞”原出於浙江杭州,乞丐把偷來或討來的雞用泥土包好烤熟而食。這樣的加工本來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街頭菜。一年,乾隆皇帝微服江南,機緣巧合,流落街頭。一個叫花子看他可憐,便把自認為美食的“叫花雞”送給乾隆吃,乾隆餓成那樣,當然覺得這雞好吃,問其名,叫花子不好意思說這雞叫“叫花雞”,便謊稱叫“富貴雞”,便因此得名。後來得知吃這雞的人是乾隆皇帝,這叫花雞也便有了名氣,得以流傳。
5、螞蟻上樹裡面有螞蟻?
“螞蟻上樹”,聽名字害怕嗎? 其實它是四川一道名菜,材料中沒有螞蟻,又叫“肉末粉絲”, 只因為炒好的粉絲上會粘連著肉末, 用筷子將粉絲挑起時,初一乍看, 還以為是螞蟻一樣,故得此名。雖然名字不咋樣,但因粉絲具有良好的附味性,能吸收各種鮮美湯料的味道,再加上粉絲本身的柔潤嫩滑,爽口宜人,所以吃起來卻很美味。
6、純淨的蜂蜜可以儲存3000年?
蜂蜜的主要組成部分為80-90%葡萄糖、果糖等單糖組成,水份在10%以內,因其水分少其內部滲透壓變的很高,高滲透壓的環境不適合細菌的生長。同時蜂蜜含有葡萄糖氧化酶,與葡萄糖發生反應時,會產生大量的過氧化氫,具有殺菌消毒的功效,大多數的微生物在蜂蜜中難以存活,自然蜂蜜也就不會變質。
7、方便麵為什麼以圓形居多?
因為家用的碗一般都是圓形的。袋裝的,圓形麵餅拿出來放進碗裡要合適一些。從結構上來說,方形麵餅四個角容易在運輸過程中碰撞、摩擦而損壞,圓形的相對來說不容易損壞一些,同時,圓形麵餅更加適合圓形包裝桶,方形桶的桶身有四個連接面,對工藝要求較高,同時強度較弱,因此圓形強度則更加合適。
-
4 # 鴛鴦戲水秀恩愛
關於美食的知識,大部分人瞭解的都是它們的營養,儲存方法,以及烹飪方式,也有人比較瞭解種植方式。其實還有一些冷知識,非常都有意思,只是很多人不知道。下面給大家說說關於美食的5個冷知識,來看看你都知道哪些?
①黃瓜,原名叫做胡瓜。是漢朝時張騫從西域帶回來的,現在很多人愛吃。黃瓜雖然口感好,但幾乎沒有什麼營養,90%以上都是水,只有很少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纖維素。而且黃瓜還有一種物質叫做抗壞血酸氧化酶,破壞和抑制維生素的吸收。
也就是說,吃黃瓜除了補水,幾乎沒什麼營養,而且還影響維C的吸收。不過現在大家都不缺營養,所以那點影響完全忽略不計。有不少人利用這個,吃黃瓜來“欺騙”肚子,充當減肥裹腹的好選擇。
②忘憂草,名字很夢幻,其實就是黃花菜。有健腦、抗衰老、延緩記憶力減退的功效。大部分的蔬菜都是新鮮比晒乾的好吃,而黃花菜則是乾菜比新鮮的好吃,尤其是用來煲湯,味道特別鮮。
③菠蘿,有人說吃菠蘿是兩敗俱傷,咱們把菠蘿吃了,菠蘿在肚子裡也在“吃”咱們。因為菠蘿裡有一種特殊的物質,叫做菠蘿蛋白酶。會刺激口腔和腸胃,有分解肉類中大分子蛋白質的作用,所以很多人吃菠蘿會肚子疼。因此吃菠蘿最好先在淡鹽水裡浸泡一會,來抑制菠蘿蛋白酶的活性。
④荷蘭豆,在中國叫荷蘭豆,在荷蘭叫中國豆。其實原產地是泰國,是17世紀由荷蘭人帶入中國,於是叫做荷蘭豆。後來由於環境適宜,大面積種植,又被出口出去,在國際上叫做“中國雪豌豆”,簡稱中國豆。到現在很少有人知道原產地其實是泰國,是不是很有意思?
⑤柚子和橘子雜交出橙子,柚子和橙子雜交出青檸,橙子和橘子雜交出蘆柑,橙子和柚子雜交出西柚,橙子和青檸雜交出檸檬。總之,柚子、橘子、橙子、青檸、蘆柑、西柚、檸檬關係非常複雜,邏輯不好的人,一時半會都理不順。不信的話,看看下面這段話。
已知,橙子的父親是橘子,橘子的老婆叫柚子;柚子的女兒叫青檸,青檸的父親是橙子;橙子還有個兒子是檸檬,檸檬的媽媽是青檸;青檸的老公是橙子,而橙子又是柚子的兒子,橙子還有一個女兒叫蘆柑,那麼蘆柑給青檸的父親叫什麼?
-
5 # 輕揚嘴角隱約淺淡
美食冷知識,這個問題讓我瞬間想到這樣的:
螞蟻上樹裡沒有螞蟻。
魚香肉絲裡面沒有魚。
老婆餅裡沒有老婆。
夫妻肺片裡面沒有夫妻。
紅燒獅子頭裡面沒有獅子。
麻婆豆腐裡面沒有麻婆。
鴛鴦火鍋裡面沒有鴛鴦。
虎皮青椒裡面沒有虎皮。
絲襪奶茶裡面沒有絲襪。
娃娃菜裡面沒有娃娃。
-
6 # 愛吃的歡子
1、辣不是味道是痛覺
不少人喜歡吃辣,但實際上是痛並快樂著。當辣椒素刺激到舌部的疼痛感受器時,會向大腦發射疼痛警報,同時舌頭溫度升高,全身的感覺器官都會接收到疼痛訊號,這就是我們感受到的“辣味”。
2.年紀越大越重口味
人的味蕾是會變化的,而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漸消失。因此,當年紀增長後,因為味蕾的減少,人對味道的敏感度會下降,因此在吃方面口味會變重,變得喜歡味道濃的食物。
有充分證據證明公元前7000年人類就開始加工液態奶了,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人類學家Thomas Levy說,證據就是被發現的攪奶工具,裡面還有殘留的奶製品。歷史上世界各地都用攪奶工具做過酸奶和乳酪
-
7 # 酒幔青
我不太清楚這個問題怎麼回答,不過我想分享我最喜歡吃的一道菜吧。
白菜,切的特別細,用菜刀切碎即可,儘量細一點,當然沒必要到餃子餡那麼細。
放到盤裡,裝滿即可,然後蔥切碎,放進去,大概七公分那麼長的一節就行,切碎放進盤裡。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幹辣椒,那種紅色的晒乾的也切成末,油倒入鍋中,油開,匯入剛才切成末的幹辣椒,等辣椒稍微變色,把油和辣椒倒入裝滿白菜的盤中,正常你會聽到滋啦的聲音,哈哈。
第三步,倒完油稍微拌一下,導進去味達美或者味極鮮醬油,讓整盤白菜都能佔到醬油的量即可。
然後就可以開吃了,好好吃的!
回覆列表
我覺得
隨著社會的發展
人們從開始的每天要吃飯來填飽肚子
發展到了現在對美味的追尋
不過大多數人只是知道什麼好吃
關於這些美食背後的冷知識你真的知道嗎?
1.純蜂蜜是沒有保質期的
國家雖然硬性規定蜂蜜企業要標註保質期兩年,但是實際上蜂蜜並沒有確切的保質期,純蜂蜜可以說是不會過期的,我們常見的結晶等,只不過是蜂蜜狀態的變化,實際上並沒有變質。
美國考古學家曾在金字塔中發現了3000多年曆史的蜂蜜,經研究發現也並沒有變質的現象。
2.百年前的巧克力比金銀財寶還要珍貴
巧克力是由美洲的可可豆製作而成,可是在數百年前,美洲的土著並不覺得這種東西好吃,後來有人將可可豆與香料和水混在一起,製作出了巧克力的雛形,大家才發現這種食物的美味,可是由於可可豆的產量很低,並且可可樹很容易生病,所以只有上層土著才可以喝到這種美味,包括後傳入歐洲,也只有上層的人才可以喝到,平民是根本喝不到的。
3.可樂一開始是綠色的
大家都知道可樂的發明實際上是偶然,一開始是作為藥來出售的,不過慢慢的受到大家的喜愛,大家覺得這種“藥”的味道非常好,但是由於一開始的可樂是中草藥熬製的,所以呈現出的顏色也是綠色的,後來才得到改善,加入焦糖色,變成了現在常見的深棕色。
4.19世紀番茄醬是被作為藥品出售的
19世紀30年代的番茄醬是一種藥品。因為番茄醬的成分可以有效降低人體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從而減少心臟病和中風的危險。
5.豆腐起源是煉丹
西漢淮南王劉安,喜歡道學,想要求到長生不老的方法,於是在王府中支起煉丹爐,用清泉水磨製成豆汁,又用豆汁培育丹苗,不料仙丹沒煉成,反倒煉出了一塊晶瑩剔透,白白嫩嫩的豆腐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