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表是把測量出的若干恆星的座標(常常還連同其他特性)彙編而成的。它是天文學上一種很重要的工具。中國古代曾經多次測編過星表。公元前4世紀的戰國時代,魏國石申寫了《天文》一書,因為這部書有很高的價值,後人尊稱為《石氏星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希臘最早的星表,是在公元前3世紀和公元前2世紀時測編的,比石申晚得多。《石氏星經》共八卷,但已經在宋代以後失傳,今天我們只能從一部唐代的天文學書籍《開元佔經》裡見到《石氏星經》的一些片斷摘錄。從這些片斷中我們可以輯錄出一份石氏星表來。其中有二十八宿距星(每一宿中取作定位置的標誌星叫做這一宿的距星)和其他一些恆星共一百十五顆的赤道座標位置。石氏星表的赤道座標有兩種表達方式,一種是二十八宿距星的,叫做距度和去極度。距度就是本宿距星和下宿距星之間的赤經差;去極度就是距星赤緯的餘角。還有一種是二十八宿之外的其他星。叫做入宿度和去極度。所謂入宿度就是這顆星離本宿距星的赤經差。不論哪一種方式,它的實質和現代天文學上廣泛使用的赤道座標系是一致的。而在歐洲,赤道座標系的廣泛使用卻是在十六世紀開始的。“石氏星表”是後世進行許多天體測量的基礎。諸如測量日、月、行星的位置和運動,都要用到其中二十八宿距離的資料。因此,它是中國天文曆法中一項重要的基本資料。從這個意義上講,石氏星表也是戰國到秦漢時期天文曆法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
星表是把測量出的若干恆星的座標(常常還連同其他特性)彙編而成的。它是天文學上一種很重要的工具。中國古代曾經多次測編過星表。公元前4世紀的戰國時代,魏國石申寫了《天文》一書,因為這部書有很高的價值,後人尊稱為《石氏星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希臘最早的星表,是在公元前3世紀和公元前2世紀時測編的,比石申晚得多。《石氏星經》共八卷,但已經在宋代以後失傳,今天我們只能從一部唐代的天文學書籍《開元佔經》裡見到《石氏星經》的一些片斷摘錄。從這些片斷中我們可以輯錄出一份石氏星表來。其中有二十八宿距星(每一宿中取作定位置的標誌星叫做這一宿的距星)和其他一些恆星共一百十五顆的赤道座標位置。石氏星表的赤道座標有兩種表達方式,一種是二十八宿距星的,叫做距度和去極度。距度就是本宿距星和下宿距星之間的赤經差;去極度就是距星赤緯的餘角。還有一種是二十八宿之外的其他星。叫做入宿度和去極度。所謂入宿度就是這顆星離本宿距星的赤經差。不論哪一種方式,它的實質和現代天文學上廣泛使用的赤道座標系是一致的。而在歐洲,赤道座標系的廣泛使用卻是在十六世紀開始的。“石氏星表”是後世進行許多天體測量的基礎。諸如測量日、月、行星的位置和運動,都要用到其中二十八宿距離的資料。因此,它是中國天文曆法中一項重要的基本資料。從這個意義上講,石氏星表也是戰國到秦漢時期天文曆法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