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美麗的春天

    “國”字一共有41種寫法,是漢子中寫法較多的一個。  

    “國”字的以下六種寫法是影響比較大的:  

    1, 中文許多字有繁體寫法和簡體寫法兩種,“國”字也不例外。繁體的寫法是“國”,簡體寫法是“國”。繁體“國”字歷史悠久,而且在先秦經歷過一個複雜的演變過程。商周時期,“國”裡面四四方方的“口”表示土地,旁邊的“戈”表示武器。後來“口”下加了“一”橫表示人,幾經變化組合成為“或”。“或”曾經就是“國”字。再後來“或”外面加上一個“囗”,才成為“國”,這已經是秦代李斯製造小篆時候的事了。  

    2,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陸將“國”簡化為“國”。關於簡體“國”字的產生,還有一段小故事:本來有人提議,“國”字簡化可借鑑日文中的“囯”,裡面簡化成“王”字,但當時這個方案遭到大部分人的否定。理由是:一個方框裡放個王,從裡往外念是“亡國”,從外往裡念是“國亡”,不吉利。最後郭沫若說:不如加一點,變成“玉”,國中有玉,吉祥。  

    3,關於“囯”字(“囗”裡面一個“王”)的寫法,日文這樣寫應是有所本的,其根源還是在 中國。中國在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就把太平天國的國號寫成“太平天囯”。現在太平天國遺留的許多文物上都是寫“囯”字的,如錢幣。“囯”字在“囗”裡面放一“王”字,象徵洪秀全自稱的“天王”,似乎是一個絕妙的創意。但實際上這個“囯”是更早就已有先例的,並非是洪秀全的創造。比如明代遺留下來的瓷片上就有這種寫法的“囯”字。另外,明代的《正字通》、清代的《康熙字典》都收錄了這種寫法的“囯”。  

    4,要說臆造,唐代武則天倒是造了一個“國”字的新寫法——“圀”。據說武則天曾經造過19個字,“圀”字是其中之一。武則天掌握唐朝政權後,有人說:“國”字裡面的“或”通“惑”,請求用“武”字來鎮“惑”,如此國家才能安寧。於是武則天把“國”字裡面的“或”改成“武”。後來又有人說:“武” 在“囗”中,有把“武”困在裡面的意思。於是武則天再把“武”改為上“八”下“方”,成“圀”了。  

    5,民國時期,激進的革命派對“囯”字的寫法有意見:憑什麼國家是“王”的?於是對封建皇權的革命,連“囯”字也要一起革掉。那麼怎麼改呢?有人想出了一個“囻”字,“囗”裡面用“民”代替“王”,意思是“國家屬於人民”的。這種“囻”字在民國初期使用過一陣子,並且一度流行到了海外。但“囻”字最終沒有真正替代“囯”字。  

    6,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華國鋒主政時,大陸曾經還有過一次短命的簡化字改革。1977年12月20日公佈《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第二天《人民日報》進行了試用,其中“國”字進一步簡化成了“囗”字。這次簡化字改革到1978年7月停止使用,只有半年多一點的壽命。究其失敗的原因,大約是簡化得有點過分了,容易引起混亂。不過“囗”字雖然也在簡得過分之列,但仍然是古已有之的寫法,《康熙字典》裡就有這種寫法的記錄。

  • 2 # 黃子乙

    建議看看漢語詞典http://www.zdic.net/zd/zi/ZdicE5Zdic87ZdicA4.htm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如果施行重商主義那麼國家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