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讀史自省
-
2 # Sshika
題主所說的張之洞“親手埋葬清王朝”,其實並非張之洞的本意,而更多是歷史的“造弄”和必然。作為晚清的地方實力派官僚,張之洞當然在主觀上會極力維護清王朝的統治,但他前後參與或者推進的種種政治經濟大事件,究竟在客觀上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就另當別論了。
回顧張之洞的生平事蹟和政績,其中最為今人所知的,就是他在湖廣總督時期興辦了“漢陽鐵廠”、“大冶鐵礦”等民用工業,毋庸置疑,這為推進洋務運動和清王朝的“自強求富”做出了不可忽視的努力。但從辦廠的種種實際表現來看,張之洞明顯不善於經營企業,無論是將廠址選在離煤鐵資源較遠的市中心漢陽,還是在鋼鐵煉製前對原料成分把控不夠而導致產品質量低劣,都增加了鉅額成本,使漢陽鐵廠在本就資金不足的困境下,發展難上加難。不過,也因此,才有了後來的從官辦到官督商辦,以至在1908年,由盛宣懷正式成立漢冶萍煤鐵公司、徹底進行商辦的轉變。
除了洋務運動外,張之洞在晚清“新政”實行的過程中也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八國聯軍侵華之後,張之洞聯同時任兩江總督的劉坤一,上奏“江楚會奏三疏”,倡導“育才興學”、整頓例法刑獄、採用西法等措施,主張“從速立憲”。於是,在清朝統治危機和張之洞等官僚影響下,慈禧於1901-1905年期間連續頒佈“諭旨”推行新政舉措。與此同時,張之洞也在有條不紊、身體力行地編練湖北新軍:他聘請德、日教官,設立軍事學堂,派遣官員赴日考察軍事,吸引有文化素質的青年入伍。然而,當時國內日益高漲的革命形勢,卻是被張之洞所低估的,這從他對慈禧的諫言中就可以窺見:
“立憲實行,越速越妙。預備兩字,實在誤國。……現在日日言準備,遙遙無期,臣恐革命黨為患尚小,現在日法協約,日俄協約,大局甚是可危……“——《八月初七張之洞入京奏對大略》因此,他也絕對不會料想到,湖北新軍中那些有文化素質的青年有很多革命志士,甚至在他隕沒2年之後,他所編練的湖北新軍,竟成為了推翻清王朝統治的辛亥革命的主力軍。而那個曾經被他派去日本考察軍事的黎元洪,竟也曾當上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副總統。從某種意義上看,晚清確是戲劇般地由張之洞所創立和辛苦編練的湖北新軍所瓦解。
總之,晚清歷史中,存在著屬於張之洞的偶然,也有屬於晚清命運的必然。因為近代化的趨勢已然不可逆轉,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我們可以說,張之洞也參與了新世紀的開創。
-
3 # 速豹聊城
1903年四川總督就不願意借外債,靠民間資本修建川漢鐵路,一時間民間資金蜂擁而至,隨後這個口子開啟,准許各省官商集資修鐵路,張之洞甚至號召民間集資,收回粵漢鐵路的建築權,最終出了高價,才從美華人手裡買回來。此後各省民間資本掀起了修鐵路熱潮,到1907年,先後成立18家鐵路公司,其中13家都是民辦企業,還有4家是官商合辦,只有1家是完全官辦。
投資鐵路火到什麼程度,有文獻記載,說各色人等全都爭相入股,連乞丐拿白天要來的錢,去投資。但是盛宣懷仍不死心,還是繼續他那套官辦鐵路的理論,甚至在張之洞要修的湖廣鐵路上,發生了回潮,沒用民間資本,轉而又向英美借款,1911年盛宣懷上書,要將已經民營化的粵漢鐵路,川漢鐵路收回國營,朝廷竟然准奏,這就相當於自掘墳墓。在滿清的觀念裡,商人都還是那些不入流的賤民,可以隨便碾壓蹂躪的那種,但他們卻錯了。此時的商人階層已經完全換了一副嘴臉。
盛宣懷的方案是,六折收回民營資本手上的鐵路股票,剩下四折仍然算你們的股份,但是不給利息,這就是純粹的耍流氓了,永遠沒有利息的股票是一分錢都不值的,所以就是一次巧取豪奪,為這事多年的好友鄭觀應也跟盛宣懷翻臉。說你要收購就連本帶利的給,你這麼搞,小心天下大亂。
回覆列表
清朝的滅亡和張之洞沒有半毛錢關係
張之洞與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並稱晚晴中興四大名臣,這是清朝對他們的肯定,也是後世對他們的肯定。
不知道提問的朋友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可以和我探討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