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今閱史
-
2 # 寒塘鴉影1
蜀地偏遠,人才凋零,糧草運輸消耗太大。
魏國佔據中原、人傑地靈,再有三十年魏國的優勢只會更大。
除非魏國內亂,比如高平陵事件前期曹爽執政,臺中三狗亂證或許有機會。
-
3 # 文傑爸爸洪軍
不能,就是再活50年也不會統一天下,有德居之無德失之。雖說: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就像李自成,本來能做十八年皇帝結果只坐了十八天,就是沒有司馬懿也會有五馬姑總之沒德是不得天下的。
-
4 # 船伕
三國後期,蜀漢基本上是諸葛亮在獨舞,在我看來,即便諸葛亮不死,北伐也難以成功。
公元228年冬,諸葛亮為響應東吳而進行第二次北伐。諸葛亮出散關,包圍陳倉,但攻打二十多天未攻破,隨著魏軍的支援不得不退回漢中。
公元229年,諸葛亮開始第三次北伐,這一次有所收穫攻佔了武都、陰平兩郡。
公元234年,第五次北伐,蜀軍出五丈原,在長達3個多月的僵持中,蜀軍一直拿不下北原,這年秋天隨著諸葛亮的去世,蜀軍不得不再次退回漢中。
而曹魏則擁戶66萬有餘,還將西域也納入了自己的版圖之中,除此之外,遠征高句麗,北韓半島一半的版圖也被併入曹魏版圖,如果所有的加起來,那麼人口數量將是蜀漢的4倍,徵兵能力更強,國庫也比較充實,而在這懸殊的力量面前,蜀漢要想取代曹魏政權還是比較難的,因此即便諸葛亮沒有死於五丈原,三國最終的格局也不會受到什麼影響。
-
5 # 73721766123
首先,諸葛亮北伐,復興漢室,這本身就是一個天大的錯誤。大漢朝氣數已盡,改朝換代這是歷史規律,他應該做一個明白人,聯合曹魏儘快滅吳,早日實現國家統一 ,利國利民。至於說國家是汗也好,是曹魏也罷。都沒什麼區別,古人迂腐
-
6 # 不沉的經遠
諸葛亮如果再多活三十年,也就是活到264年,比司馬懿還晚死13年,那麼可能統一三國。
但是如果曹叡去世,那麼司馬懿繼續使用保守戰術就麻煩了。歷史上諸葛亮死後,蜀漢不得不暫時停止北伐,這讓司馬懿可以全力去應付東吳的北伐,正始二年和正始四年兩度擊敗吳軍。
而且這種政治衝突最後肯定會造成曹爽和司馬懿矛盾激化,很可能像歷史上一樣雙方不得不進行攤牌,而司馬懿不管是輸還是贏,魏國的政局都將受到影響。諸葛亮如果活著的話,這麼好的機會可不會放過。
當然,如果蜀漢強大起來的話,吳國也可能轉而和魏國聯手來對付蜀漢。也可能曹爽在諸葛亮的壓力下一直乖乖的當聽話寶寶,和司馬懿精誠團結,魏國政局穩定,所以說諸葛亮只是有機會而已。
-
7 # 夜幕下重慶生活
諸葛亮如果在活三十年的話,可否統一三國。
簡單粗暴最主要的原因如下。
一,諸葛亮如果能在活三十年的話,也不可能統一三國。我們不談其他的,我們就談最主要的原因。
二,打仗需要的是兵馬錢糧。劉備當時為了打仗就已經搞得名不聊生了。
我們來看看當時人口兵力。吳國有52.3萬戶。230萬人。魏國103萬戶,443.28萬人。
蜀國只有23萬戶,94萬人,兵力只有十萬多一點。這些都是史書記載可查。
我們來想一想。以當時這麼點兵力,守住自己的一方土地都已經很不錯了。不談什麼結盟。就算諸葛亮有天大的本領,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
8 # 日出東方呢
統一不了,歷史不是一個人所能改變的,能成偉人,但地盤,人力,地理條件,資源就那麼多,想盼著魏,吳大亂自取滅亡是不現實的。
-
9 # 愛旅遊的靜哥哥
肯定不會,從出師表和後出師表可以看出,諸葛亮把畢生經歷都放在了北伐,一句“王業不能偏安,漢賊不能兩立”,六次北伐,耗盡了蜀中三十年的積累,如果不在五丈原病逝,還會有第七第八次北伐,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恢復漢室的志願,而不管自己到底幾斤幾兩,這種愚忠必將蜀地快速推向滅亡,好在諸葛亮走得早,後面的蔣菀、費禕的治理有方才讓蜀又延續了二十年,因為費禕死後姜維的九伐中原徹底惹惱了司馬懿才最終讓鄧艾鍾會滅了蜀國。
我們回頭來看,諸葛亮確實懂戰術,懂謀略,但在治國及發展上遠見還是差了點,這也許和他的出身有關,總希望以自己一己之力實現終極目標,殊不知這個恢復漢室可能需要幾代領導人的努力,還不一定能完成。
立足於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搞好周邊睦鄰友好關係,這才是長久之道,如果諸葛亮能穿越到現在來看看,那他一定會茅塞頓開
-
10 # 阿克巴39539539539539
司馬懿活了70幾歲,諸葛亮死於50幾歲,如果再給諸葛亮30年諸葛亮可以活80幾歲倒是可以熬過司馬懿。曹叡死後託孤曹爽和司馬懿,有外敵估計兩人還是會合作。後期魏這邊人才濟濟,蜀這邊就比較具體了,孫權後面又是疑神疑鬼,所以諸葛亮再活30年也沒戲。
回覆列表
其實現在很多人對諸葛亮的認識來源於小說《三國演義》,但那畢竟是小說不是歷史。而小說中所提到的草船借箭,空城計,八陣圖這些諸葛亮使出來的計謀和陣法,在正史《三國志》是沒有記錄的。人們奉小說中的諸葛亮為神人,然而實際上諸葛亮並沒有那麼出神入化,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罷了,只是一個書讀得比較多,比其他人對這個世界瞭解得更多一點罷了。
如果諸葛亮在多活三十年的話,能否統一三國呢?這個假設聽起來就有些荒謬。 要知道,在蜀漢之中,劉備是主,諸葛亮是臣。諸葛亮確實對蜀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劉備才是蜀漢真正的主人,臣子謀略的執行者是劉備,而不是謀略的創造者諸葛亮。諸葛亮當年為什麼北伐?因為他想以攻待守,魏蜀吳三國之中,蜀漢的實力最弱。蜀漢的人口少,提供的兵就少。
蜀漢的土地少,提供的糧餉就少。沒兵沒糧的,能保護好自己的地盤就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什麼還要想著去佔領別人的地盤呢? 魏國主要是中原地區,那裡適合發展軍事力量,非常容易地去培養新兵。吳國主要是江南地區,那裡素有魚米之鄉的美名,說明那裡適合囤積戰略物資,軍隊糧餉是供大於求的。而蜀國呢?巴蜀之地,不是山溝溝就是山頂頂,一不適合耕種,二不適合練兵。所以綜上對比,蜀國一定是落後於魏國和吳國的。天時地利人和三點沒有一個占上。
要說諸葛亮在多活三十年,他的存在不僅不能幫助蜀漢一統天下,反而會加速蜀漢的滅亡。 在諸葛亮在世的幾次北伐中,均已失敗告終。作為進攻的一方,費盡心思發動戰爭結果什麼都沒落著,那和吃了敗仗又有什麼區別?
夷陵之戰讓處於鼎盛的蜀國頃刻間崩塌,而諸葛亮的五次北伐則是讓處於岌岌可危的蜀漢走向無盡的深淵再也回不了頭。其實並不是說諸葛亮的能力有問題,他的確為了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一個可歌可泣的功臣。 但是在國家的治理和戰爭的指點,確實還差了那麼點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