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都地產逍遙君

    首先題主的描述肯定是不準確的哦。準確來說,伴隨著伊斯蘭教崛起的阿拉伯民族與其統治下的柏柏爾人,波斯人,埃及人之間的文化影響是相互交錯在一起的。阿拉伯民族在政治制度,行政區劃,財政收入登記支出管理等方面,大量引用了薩珊波斯的優秀體制。在天文學,地理學,哲學,醫學,歷史學,植物學,等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方面也大量汲取了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希波克拉底,希羅多德等人的思想論著,初期軍隊編制也曾效仿拜占庭。而阿拉伯民族反饋給被征服民族的,在今天看來更多的是他們的宗教與語言。即伊斯蘭教與阿拉伯語。

    阿拉伯帝國從一開始崛起時,就能意識到自身在文化與社會管理制度上的落後,這是顯而易見的。伊斯蘭教之前的阿拉伯半島充斥著原始氏族之間的仇殺,多神教崇拜的愚昧,粗放式遊牧經濟的低效率生產方式。在這種落後的社會環境中自然不會有多麼璀璨的藝術與文化成就。阿拉伯人敢於承認自己的落後,並且樂於吸收被征服民族的先進文化。

    與此同時,隨著阿拉伯人的擴張,大量的納妾,迎娶異族異教的婚配使得阿拉伯人的血統概念越來越模糊,也漸漸發生變化。這一點,從後來越來越多有著一位女奴母親哈里發的史實上可以看出端倪,初期的阿拉伯民族主義開始向不同政治利益集團以及宗教團體間的矛盾轉移。阿拉伯人的廣義概念也開始向信仰伊斯蘭教,操阿拉伯語的人群轉移。

    阿拉伯人可以說是在一切制度和法令上採取寬容的態度,除了宗教與語言。樹立伊斯蘭教對於其他宗教的權威與高等地位。其他宗教間內部的糾紛可以由運用其自身的宗教理論進行判決,但一旦涉及伊斯蘭教,那就得按伊斯蘭教國家的法令來。同時大量翻譯《古蘭經》,規定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鑄造哈里發國家的貨幣也是為了推廣其語言。

    甚至阿拉伯語言裡也有波斯詞彙的影響,伊斯蘭教不斷髮展分出的支派中,也有借鑑印度佛教寂滅理論甚至基督教救世主理論的事例。

    所以說,所謂的阿拉伯文化,也是經過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吸收與發展的。征服者把自己的語言與宗教傳播了出去,也同時吸收了被征服者的文化藝術,生活習俗。

  • 2 # 國病

    很多人以為誰同化誰,依靠的是文明。這種想法大錯特錯。

    同化這件事,既存在文明同化落後,也存在人多同化人少,還存在強者同化弱者。歷史上更多就是人多同化人少。中國歷史上就是人口絕對多的漢民族同化人口數絕對少的遊牧民族。

    北魏的自我漢化,你真以為是因為看到了漢文化的先進?事實並不是這樣,因為每次遊牧進入一盤散沙的中原都是進入人口數為汪洋大海一般的漢民族。你不自我同化,你就存在不了多少年。蒙元夠強大了吧,然而蒙元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被漢民族集體推翻的朝代,老百姓深度參與了,其他說是農民起義,其實也就是那一部分人參與而已。

    滿清進入時雄心勃勃,剃髮易服。然而到了康熙時代看到了行不通,於是開啟了滿清的自我漢化的序幕。如果剃髮易服一開始沒有施行,到了康熙時代就不會施行了。因為統治利益更重要,就這麼簡單。康熙祭孔、拜朱元璋孝陵就是這個用意。因為漢民族人口實在太多,不成比例,哪怕漢奸也足夠多,可還是會有有血性的人存在。所以這種漢化幾乎都是因為人多。

    阿拉伯與敘利亞、埃及並不存在這種人口比例關係,而且屠殺就能改變比重。這種情況怎麼會被失敗者同化。阿拉伯人崛起是依靠宗教政治,這種政治作為鬥爭手段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強的鬥爭團體。這種文化能抵禦的本身就不多,但它與先進落後又沒有關係。人是利益動物,同時又是可以被洗腦的動物。

    文明同化落後只能發生在文明絕對值差距非常大的情形下,比如現代文明這種劃時代的文明。你沒辦法,那種文明太明顯。而且持有文明者還是強者。第二種文明同化就是現在這種資訊時代,看誰玩得更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投屏到55寸電視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