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會長

    以水代酒,祭奠的應該是不會喝酒的去世者。對喝酒者,應該以酒祭奠。

    祭奠去世的親人,應該真心誠意,所謂心誠則靈。切忌不誠實,搞虛情假意。

    對生前喝酒的已故親人,應該以酒祭奠,以寄託哀思。看到酒,觸景生情,就會想起生前的情節,歷歷在目,產生思念之情。

    對生前不喝酒的已故親人,就不要以酒祭奠,而應該以水代酒祭奠,這是比較正常的做法,是合情合理的。生前不喝酒,以酒祭奠,給誰喝呢?故去的人能喝嗎?這是不適宜的做法,是不當甚至是錯誤的,嚴重了說,是對已故親人的不敬,也是不道德的事情,是忌諱的。

    祭奠已故的親人朋友,是非常嚴肅莊重恭敬的事情,祭奠前一定要考慮到去世者生前的喜好厭惡,祭奠時說話要慎重,不要口無遮攔,心口開河。祭奠用品要適當,譬如不吃肉的不要用肉,不喝酒的不要用酒,否則,就是南轅北轍、弄巧成拙。

    有人說,上墳祭奠以水代酒,是防止火災,這是因噎廢食的做法,理由是不充分的。

    上墳,可以以水代酒,但要看物件,否則,就適得其反。

  • 2 # 讀書喜樂匯

    清明節是我們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每到清明時節我們都會到祖墳上祭奠,懷念已經故去的親人。正如唐代詩人杜牧《清明》中所寫: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拿酒來祭祀自古便有,無論是什麼重要的節日都要有酒,這也是中國酒文化的縮影。拿水來祭祀還真是查不到出處。難道是沒錢買酒亦或是故人不飲酒?大家覺得呢?

  • 3 # 大漠飛雪

    上墳用真酒,當然是首選!當然,古代老百姓家境貧寒,連飯都吃不上,哪有錢買酒!只好用水代替,久而久之,變成了以水代酒來祭祖的習俗。

    另外還有一層意思,以水代酒祭奠之意,也有防止紙灰復燃的意思在其中。當然,若帶酒,灑就不能往火裡灑了。

  • 4 # 文藝天地

    主要以下幾點原因:

    1.家境貧困。

    2.民間習俗。

    3.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

    4.代表燒過去的東西是給死者的,不會跑。

    5.安全。

  • 5 # 佳木棲息

    上墳是中國傳統的祭祀活動的一種,主要的目的是表達對先人的思念和敬仰。古人管祭祀用品叫犧牲,最初用於祭祀的物品並不一定是酒肉而是一些來自於大自然,比較清新潔淨的東西。早在《詩經》中就有一些描寫祭祀的作品,《採蘋》是其中的一首,採來的蘋、藻都是用於祭祀的。

    中國用於祭祀的節日很多,包括除夕、正月十五、清明節、端午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等,有的地方還把清明節和七月十五稱為鬼節。

    犧牲同樣是一種用來寄情於物的象徵,代表的是人們的美好願望,本來也是“心到佛知”的。有些祭品是根據過世的人活著時候的喜好準備的,有些祭品是日常生活中被認為的佳餚。就像山東等有些地方祭祀就是以水代酒的。釀酒離不開水,並且白酒和白水在外表上看也是極為相似的,還有些地方的祭品是用紙、木等把實物製作的,約定俗成而已。

    隨著社會發展,時代進步,以及對環境的愛護,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以鮮花祭祀正在悄悄興起,相信不久將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

    不忘根本,文明祭典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好事。

  • 6 # 半個南山人

    上墳一般講究的都要帶菸酒、糕點、香燭、燒紙,但也不完全是,也要根據具體情況。據說有的地方祭祖上墳就是以水代酒,只所以有此習慣,這都是因為過去老百姓生活都很窮,吃飯都困難,上墳哪還有錢買酒,只能以水代酒,久而久之,便就有了以水代酒的習慣了。

    還有,如果先人生前從不飲酒,上墳時亦可以用水代酒。在網上曾經看到過一段葛優回四川給外公外婆上墳的報道。葛優擺好祭品、點燃香燭,葛優又拿出兩個酒杯,要給外公、外婆敬酒。么舅告訴他,外公、外婆都不喝酒。葛優想了想,又拿出瓶礦泉水,以水代酒給外公外婆滿上。

    我母親生前信教,上墳只要獻束花就可以了。父親生前喜飲酒,每次上墳酒是必不可少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德牧長大還會生耳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