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偉大航路小書生

    苻堅與王猛

    苻堅與王猛二人初見就一見如故,“自謂如劉玄德之遇諸葛孔明也”。於是苻堅把王猛留在自己身邊。王猛以一介寒士,接連得到苻堅的重用提拔,引起氐族貴族不滿,姑臧侯樊世,居功自傲、當眾侮辱王猛“吾輩耕之,君食之邪”,苻堅“必殺此老氐,然後百寮可肅”,將樊世斬首示眾。王猛執政時,興辦教育,培養人才,調節民族矛盾,促進民族融合,興修水利,獎勵農桑,努力發展社會生產。使得前秦境內安定清平,家給人足。王猛執政,苻堅給了他絕對的信任,讓他裁奪一切軍國內外之事,自己則“端拱於上”,對王猛說:“卿夙夜匪懈,憂勤萬機,若文王得太公,吾將優遊以卒歲”。十年之間,先是收服周邊的匈奴、烏桓、鮮卑拓跋氏等大小部落,穩住西北;繼而攻滅北方最大的勁敵——鮮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政權;進而威服前涼與代國,幫助苻堅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后王猛離世,苻堅“三臨哭”。終其一生,苻堅對王猛言聽計從,而王猛對苻堅盡忠竭智,古之君臣,莫過於此。

    李世民與魏徵

    貞觀十七年,魏徵去世。唐太宗聞訊後,悲痛萬分,罷朝五天,以示哀悼,並說: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用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太宗即帝位後,魏徵為尚書左丞。太宗有志建立盛世,多次於臥榻召見魏徵詢問得失,魏徵直言不諱,前後上諫兩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納。

    太宗嫁女長樂公主,要準備嫁妝雙倍於永嘉長公主。魏徵反對,認為此舉逾越了禮制。太宗將此事告知了長孫皇后,後嘆魏徵能“引禮義抑人主之情”,對他大加讚賞。賞賜給魏徵絹四百匹、錢四百緡,並說:“願公常保此心,莫移今日。”

    太宗曾說:“貞觀之後,盡心於我,獻納忠讜,安國利人,成我今日功業,為天下所稱者,惟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臣子敢諫,君王願納,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少見的,也因為這種友睦的君臣關係,所以在唐初實現了“貞觀之治”。

  • 2 # 千山511

    歷史上君臣關係友愛的有很多,如:周武王與姜子牙、齊桓公與管仲、劉邦與張良、劉備與諸葛亮、符堅與王猛、魏徵與唐太宗、武則天與狄仁傑等均有很多事蹟記載於史籍或流傳於民間。

    就離我們最近的清朝來說,就有愛新覺羅.雍正和愛新覺羅.雍祥,他們既是兄弟又是君臣,康熙末年形成了“九子奪嫡”,最終,雍正上位,雍正繼位後對曾經與他爭奪皇位的皇子們幾乎是趕盡殺絕,比如將老八、老九取名為“阿其那、賽斯黑”。而連一母同胞皇十四子也被罰去守靈,太子雍礽終身監禁最終抑鬱而死,唯有十三阿哥胤祥得到了善終,而且到了無上的榮耀。

    雍正皇帝對雍祥非常的信任,因胤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不僅加封其為“鐵帽子王”且允許世襲罔替的許可,還給其配享太廟的榮耀,上諡號為“賢”,雍祥去世後,下旨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雍正一朝中唯一一個無需避諱名諱的人。

    二人不僅在政治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審美情趣上也有很多共同之處,胤祥處事低調、韜光養晦,處處謙卑恭敬,絕不恃寵逞能,這一點讓雍正非常賞識。胤祥雖身處高位,卻從沒有被榮華富貴衝昏頭腦,反而更加謹慎,甚至從不在家接待外臣,以免招忌。 作為雍正最信賴的兄弟和臣工,雍正給了雍祥諸多體制外的榮耀,雍正三年二月,以胤祥“總理事務謹慎忠誠,從優議敘”,特在親王之外又加封一個郡王爵位,允許他在兒子中任意指封一人,這在清代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就連死去20餘年的胤祥生母章佳氏也沾了兒子的光。雍正元年六月,皇帝諭將其原有“敏妃”封號提高兩級,追封為敬敏皇貴妃;同年九月,又奉旨袝葬景陵。 胤祥曾奉旨到泰寧為雍正勘陵,雍正帝欲將其中一塊屬於“中吉”風水之地賜給十三弟,胤祥去世後,被雍正稱為“柱石賢弟”,包括雍祥的葬禮雍正還是大大逾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極拳能否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