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苗心鏵心理諮詢中心

    我們的不安全感恰恰來自從小到大對安全的認知。長輩總告誡我們什麼樣的工作安全,什麼樣的男性安全,什麼樣的處事方式安全,於是我們便朝著這些方向去導覓,結果發現事與願違。其實一開始我們就錯了,錯把目光放在了“外部”而不是“內部”,放在了現象而不是覺悟。安全感別人給不了,必須自備若干。

    真正的安全感只可能來自於一個地方,那就是你的內心。有安全感的人不一定佔據著社會上最穩固的資源,但一定佔據了這樣的天賦——“不在乎有的,不惦記沒的,不害怕失去的,不追求強扭的。覺得什麼都是自己的,萬一什麼都不是了也無所謂。對得到適可而止,對失去心無畏懼。”

  • 2 # 小馬哥侃網際網路

    沒有安全感其實就是我們內心掩藏著的恐懼,因為這些恐懼,我們內心受到了嚴重的限制,我們活在對這些恐懼的奴役裡,對外構建了我們受限的外部生活。

    而所謂的有安全感的人是怎麼回事?無非就是他內心的恐懼比較少,所以他關於恐懼的限制性信念就比較少,他就會表現的比較自由,能夠大膽的做一些事情,不會害怕著害怕那。即便做錯了事,也能放自己一馬,他能原諒自己,原諒的背後是“他不害怕自己是不好的”。

    所以,什麼是安全感?安全感就是“不害怕自己不好”。

    很多心理問題的原理跟這個非常相似,因為恐懼,我們產生了防禦,我們以為使用防禦,就會萬事大吉,但是沒有想到,防禦還會帶來另一層受苦,只是這層受苦以前是我們能夠承受的起的,而現在不願承受了而已,因為人們在解決了一個痛苦的時候,就會把精力集中於下一個痛苦,一方面一層層的製造痛苦,一方面又要去一層層的克服它。

    只是痛苦並沒有解決,有時候它還會越來越大。

    因為恐懼本身是無窮盡的,因為克服恐懼,我們會做很多的事情,但到頭來可能又會陷入另一種恐懼裡,我們以為那樣我們會有安全感了,但最後發現安全感其實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最終想要的是愛和信任。

    我們想要被這個世界愛著,也信任這個世界。

  • 3 # 心悅自我成長

    馬斯洛的五層心理需求,安全需求是人的第一層需求,也是最底層的基礎需求。所以,無論男女,都有安全感的需求。

    女性由於先天身體原因和社會文化習俗、原生家庭環境等,比男性的安全需求更多更細微一些。

    從女性自我成長角度看,內驅力的安全感來自自信,自立,自強,自愛,自尊。外趨力的安全感來自社會財富,身體健康,外貌美麗,家勢背景,工作地位等。

    從男性角度看,是給予安全感的一方,最高層級就是能夠關注並支援女性的自我成長,其次是提供身體力行的心理和生活支援,再次是提供經濟物質等穩定的外在條件,最後是口頭給予安慰理解支援。

  • 4 # 當下的向陽

    活在世上的人,多少都有些欠缺感。嚴重的發展為各類心理疾病。缺乏安全感,總覺得不夠安定可說是這一欠缺感的表現方式之一。

    關於為何會有這一欠缺感,古往今來,真是無數仁人志士在探索。

    終極來說,這一欠缺感,來自我們的內心的某種缺失。

    道德經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一欠缺感,來自與道之分離感。

    我們的心原本是光明喜悅的,我們的這顆心,可說本身就是道。然而這顆光明喜悅心,現在有幾人能時時感知?

    真因無法感知這一顆光明自在心,若有所失的欠缺感便悠然而生。

    孤獨感,匱乏感,被剝奪感,幾乎每個人都能多多少少體會到。然而我們習以為常,絲毫不以為意。

    當我們有這些不良感覺時,我們拼命去在外找解決方法。然而如果不能最終找到問題的根本-也即心的欠缺之感,並且透過方式方法來療愈的話,那麼這不良感是不會消失的。不論達成了什麼樣的外在目標,這份欠缺感卻是始終如影隨行的。

    千萬別忽略以及輕視了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的這些感受,他其實隱藏著一個我們生命真相的大奧秘- 我們的心靈已經蒙塵,我們已經遺忘了心之圓滿光明,我們已經與道越走越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資的面試結果大概什麼時候可以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