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井底之蛙122

    這句話應該是出自王羲之《蘭亭集序》。作者原意可能只是由一次聚會而產生的感慨。但是非常神奇地契合了哲學,歷史甚至是宗教方面的相關命題。人生於世,不管你過的怎樣的悲歡離合,其實不過重複著古人的生活,而未來的人的悲歡離合,也不過重複著你過過的生活。這是一種輪迴,一種無奈。而無論是誰也無法從中解脫,所以“悲夫”!從歷史的角度看,今天我們評斷著古人的方方面面。若干年後,一樣有人評斷我們的今天。是好是壞,歷史潮流不會饒過誰。

  • 2 # 花千樹之萬國來朝

    如何理解“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這句詩詞?為何而悲?

    1、“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這是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結尾段落中的一句話。

    意思是:後人看待今人,不過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嘆!

    2、這句話主要是承接前面一句話“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以及前面敘述和感慨的內容。

    當人們遇到美好事物,總是快樂而滿足,不知老之將至;待到厭倦了,心情也隨著改變。每當見到前人感慨,與我現在的感慨都是一樣的,不知道這到底是為啥會這樣。這就是人類人性的共鳴罷了。而後人將來看咱們,跟咱們看前人其實是一樣的。可悲可嘆啊!

    這一句話這麼理解:

    美好的事物,快樂的心情,躬逢盛事,心中感慨。但時光易逝,歲月流走,兔走烏飛,白雲蒼狗,一轉眼這些就成為歷史了,能不讓人心中有所遺憾,有所感慨?

    未來的人們,看今天的我們,猶如現在的我們,看前人往事,一樣的啊!真是讓人嘆息啊!

    悲嘆,是因為韶華易逝、時光不再、人生短暫而感慨。

    3、這句話本意並不是與他所批判的老莊思想一樣的消極無為,只是說出了對歲月是把殺豬刀的無奈,感嘆時光飛逝,所以就“列敘時人,錄其所述”,留於後人去閱讀。

    儘管將來“事殊事異”,但“所以興懷,其一致也”,寫序和編制文集的目的:供後面的文人雅士去感懷。

    在感慨之後,其主旨還是積極有為、熱愛生命。

  • 3 # 吾淨吾自持

    後之視今,猶如今之視昔,悲夫!未來的人看待我們猶如我們看待過去的人猶如我們現在的人看待過去的人是一樣的。悲夫,這個悲字就有很大的蹊蹺,此悲是作者悲自己呢,還是悲當時天下時局呢,亦或者是悲憐整個人類發展史呢。更有一種解釋,作者本人並不是悲的心情,而是一種天下人不理解作者本人,王羲之被尊為詩聖,他本人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高度,他藝術造詣有這麼高的成就,這句話就可以這麼理解,後來的人看我如同我看以前的人一樣,我在書法造詣上已經超越了古人,而後來的人一定也有超越我的,但是古代的至聖與我,我與後來的至聖沒有處在一個時代,我是多麼的孤獨呀,古代的至聖是多麼的孤獨呀,後來的至聖亦是如此呀,我們沒有同處在一個時代是真的可悲呀。“”五百年間有王者興”,他們這些站在藝術領域最頂端的人大概都有這種深深的孤獨感吧,這個悲字我認為並不是悲而是一種孤獨的感覺。

  • 4 # 海林聊茶

    山河歷目,歲月依舊,生於時代漩渦之人,難逃命數劫難,古有戰火紛擾,難有留身之所,顛沛流離之痛難能釋懷,即便文管武將,也恐難但保家衛國之責。

    放眼放下,雖已和平盛世,但壯志能得之人皆在少數,心懷抱負,但難得伯樂之人,這般心酸滋味相信眾友都有體會,仕途難得、情場失意、家庭劈裂,眾生所象如同古今輪迴,心緒起伏不定,百思莫解難得其出路,縱有太平盛世,此生不得志,日日思慮成疾,雖此悲非彼悲,但與古人又有何不同?

  • 5 # 益友748

    這句話是說將來以後的人們看我們,就好比我們現在的人去看過去的人。如果我們說過去的人愚魅無知,那麼以後的人也會罵我們愚魅無知。想想真可悲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花生葉斑病的危害有哪些?怎麼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