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雜玩sasa

    現在人的味覺被各種新增劑沁潤包裹著。常有人抱怨,肉不鮮香了,菜味兒不濃郁了。種植培養方式的改變固然有影響,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各種鮮香辣甜新增劑的研發和使用。拋開安全不說,只要符合國家或者相應標準的,我們就姑且認為它安全。

    最早普遍使用的新增劑應該是味精,幾十年前味精的普及,讓菜品美味的重要指標之一“鮮”飛越提升,做一鍋鮮美的魚湯,基本不是什麼難事。發展到現在,增加增強鮮味的新增劑已經不止是基礎的味精這麼簡單了。各種麥芽酚類,濃縮鮮味素,用量少,鮮味足,耐高溫,耐存放。

    我家樓下的包子鋪,凌晨三四點就開門了,遠遠就能聞到一陣奇異的香味,引人食慾。某日起早,發現他門口擺了個小箱子,奇異誘人的香味就來自於此,各種大瓶小瓶的新增劑滿滿一箱。老闆看我看的仔細,不好意思打斷,就愣在哪尷尬的出神。我也理解的看破不說破,回家就跟家人說以後別吃包子了,外面的不安全。

    但是出去吃飯,尤其是火鍋,水煮魚,聞起來要命的濃香。明知是新增劑堆砌而成,卻總忍不住嘴饞。誰家要做的不香,還不願意吃。跟抽菸一樣,明知不健康,還是戒不掉

    美味鮮香新增劑,味道平淡純天然,你會怎麼選!

    人終究是忍不住嘴饞,吃傷掛病的總比粗茶淡飯自律健康的多得多!

  • 2 # 老邢給你溜肥腸

    題主的問題是關於選擇,我的答案亦是關於選擇。

    首先,闡明一下我對食品新增劑的態度。我們知道中國是個美食大國,有著悠久的飲食文化,在追求美味的過程中,人們會發現一些能夠提升口味的物質或方法,比如說平常使用的油鹽醬醋糖,各種香料,燒烤、油炸等等烹飪方式。其實,從廣義上講,他們都是幫助改變食物的成分和性狀,使之更合乎口味。微觀上都有不同於原本食物的物質產生,這些物質恰好就是提升口味的關鍵,都可以算作食品新增劑。

    就舉個典型的例子,古代廚師都會掌握一種提鮮的方法--吊高湯,就是透過加工,使食材中的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氨基酸在口感上就反應為鮮,只是當時人們受限於知識水平,並不知道原因。近代日本科學家偶然在海帶裡發現了穀氨酸鈉這種鮮味物質,最終成為了一種常用的食品新增劑--味精。現在很多人反感味精,認為其有安全隱患,其實除了生產方式不同外,它和你在家中煲幾個小時的湯,放海鮮乾貨做出來的鮮味,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而且還避免了高膽固醇,高嘌呤。

    當然,除了傳統食材加工提取生產出來的食品新增劑,現在市面上大多數食品新增劑是透過化學工業的方式生產出來的,純度更高,價格也更便宜。

    而現在人們談新增劑色變,主要關注點還是在於食品新增劑到底安不安全。拋開劑量談安全都是耍流氓,生活中的鹽,蛋白質等食品過量食用尚且會中毒,更何況食品新增劑呢?國家對於合法的食品新增劑都會有明確的新增劑量要求,只要是商販合規合法地使用新增劑,理論上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但是,我要說但是,誰也不清楚商販會不會合規合法地使用新增劑。況且,就像轉基因食品的出現一樣,儘管目前來看,並沒有表現出什麼危害,但並不代表就沒有危害,人們對於關乎安全健康的話題,都是慎之又慎,尤其是未知事物更是如此,行業專家還要爭辯,那我們這些老百姓又憑什麼堅信你是安全的呢?所以,多數人還在保持懷疑態度,惹不起總還是躲得起。

    所以,就像我開始所說,這是個關於選擇的問題。

    對於普通食客而言,為了追求口頭歡愉,吃的時候大可不必想得太多,盡情享受美食帶來的樂趣,大快朵頤。而日常生活中,儘量少新增無新增,天然健康。

    對於食品商家來講,想要食品美味又實惠,合法合規新增食品新增劑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如果有些匠人精神,又有顧客認可,那麼用古法精心烹製,就更好了。

    說到底,市場給不同階層不同喜好的人們都提供了各種各樣的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頭好,只有合法與否,沒有對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炒燴肉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