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你們de
-
2 # 養基不殺基
皇帝並非不知太監亂政,只是出於制衡文官集團或武將集團的需要,不得不加以利用,無論是誰坐大都不利於皇權統治。
-
3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唐朝後期"權閹”的權力的確是太大了!如果說中國歷史上太監擅權的幾大王朝中,哪個王朝的大太監權力能夠威脅到皇權?那唐朝後期絕對不逞多讓!
秦趙高逼死胡亥。東漢″十常侍″亂政,導致董卓入京,引發天下大亂。唐朝太監組團架空皇帝,甚至能廢掉或殺害不合己意的皇帝!這是典型的"奴欺主″案例!(比較特別的是明朝,無論是劉謹還是魏忠賢,他們可以亂政,但卻無法脅迫皇帝。而當他們失去皇帝的信任後,瞬間就會從天堂跌入地獄!)
那麼為什麼唐朝皇帝不能除掉這些"權閹″,或者將大權收復?那是因為唐朝太監掌權由來己久,根深蒂固。其勢力遍佈朝野,盤距于軍政領域的要害部門!甚至於連皇帝的中央禁軍(神策軍)也由他們執掌大權!由此太監頭兒說話比皇帝的聖旨還管用!試問在一代代太監的權力和野心越來越大,而隨著一代代的唐朝皇帝能力的退化而導致權力越來越小(也有少數幾位皇帝,因為有才能又能與太監集團妥協,所以尚能在不觸碰太監集團的利益情況下擁有一定權力,但不是絕對的、一言九鼎的權力)。在這種情況下皇帝又怎能、怎敢剷除亂政的太監呢?"甘露寺”之變就是不甘心的皇帝同太監集團的一次大搏奕!這場衝突的結果是皇帝一方折損殆盡,太監依舊逍遙!各地節度使們伺機待變…
唐朝太監做大,始於唐玄宗信用高力士,唐肅宗崇信魚朝思。一代代皇帝將親信太監當自己人來用,為了制約臣下而將權力一步步交到太監手中。這是為什麼?因為皇帝寧信太監不信大臣,寧信家奴不信忠臣!但將權力交出去容易,想收回來可就難了…
最終,唐朝皇帝的皇權與太監攫取的權力被朱溫一鍋端了。朱溫建立起″後梁″將中國帶入了"五代十國″的亂世之中,從此中原板蕩、生靈塗炭…
-
4 # 五經博士
唐朝是宦官的天堂,可謂“人才輩出”,肅宗朝的李輔國,代宗朝的程元振,德宗朝的俱文珍等等,都是權傾一時的大太監。但唐代宦官勢力變得不可遏制,禍端起於德宗,李適的父皇唐代宗即是宦官所擁立,早年身為皇子時,李適便對宦官厭惡至極。德宗繼位初期疏斥宦官而親近朝臣,壓制宦官打壓他們的囂張氣焰。然而,在遭遇“涇師之變”挫敗後,李適卻改變了對宦官的原有態度。
德宗在危難時,救其脫於水火非是禁軍將領,而是近侍宦官。宦官的忠心與武官的背叛深深刺激著李適。經過深思熟慮,德宗將統領禁軍之權交付宦官。由此開啟了宦官掌典禁軍的先河。神策軍是唐朝中後期禁軍主力,負責保衛京師和宿衛宮廷以及對外戰事,為朝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裝力量。神策軍指揮權握在宦官手中,禁軍將領與內廷宦官勾連在一起。唐朝後期,宦官集團隨心所欲行廢立之事,原因便在於他們手握重兵。神策軍不僅是宦官的護命符,也是其控制皇權的重要工具。
唐後期十三位皇帝有十一位為宦官擁立,後又死於其刀下。宦官集團在內廷爭權奪利,互相傾軋,皆想懷擁立之功,皇帝成了手中籌碼隨意擺佈。朝中宦官專權,使唐朝政治更加腐朽、黑暗,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極壞影響。對外,各藩鎮的節度使任命亦操縱在宦官手中。宦官集團的種種倒行逆施,不僅激化被統治階級與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也加深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最終導致藩鎮群雄並起權閹雖受刑被誅,但大唐的統治亦名存實亡。
宦官是一群養在深宮裡身心俱不健全的畸形人,他們活動的範圍被限制於宮牆之內,這群刑餘之人生命的意義只是服從、服務於深宮中唯一的男人,註定也將隨著王朝的覆滅一起灰飛煙滅。
回覆列表
歷朝歷代有權能保證絕對的控制權的,就是掌控軍隊,自安史之亂,唐朝皇帝已經沒法掌控全國軍隊了,保護帝都和皇帝安全的責任是“神策軍”,唐後期,由於皇權的旁落,“神策軍”的首領是太監,誰掌握軍隊誰就有至高權利,那麼很多皇帝自然受太監“任命”,同時藩鎮割據,地方中央已經失控,皇帝生殺大權可以說已經掌握在太監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