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朝居士
-
2 # 竹杖芒鞋181851981
生活窘迫時,可以為了擺脫這種困境而努力,對幫助你的人可以真心真意的去交朋友。等生活富裕了,就開始迷失了,開始墮落了,甚至連之前幫助過自己的人的話都聽不進去了。
沒能力時有一個女孩願意跟你結婚,一起奮鬥,覺得很好。等日子混好了,富裕了,卻開始挑三揀四,認為她不是最適合自己的,離婚,出軌。自古以來,社會都差不多,這樣的事件一直在重演!所以我們才會去羨慕那些能夠善始善終,靠兩個人努力,幸福美滿一輩子夫妻。
范蠡是聰明人,可能他看人看的通透,也可能他只是想復國,然後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就像張良一樣!個人追求不同。
-
3 # 悅讀會
我們先來說說范蠡輔佐勾踐的故事。
越王勾踐盲目自信想要先發制人教訓一心想復仇的吳國,可哪知吳國不再是當年的吳國,勾踐非但沒把吳國教訓了,他自己是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後帶著幾千殘兵躲到了會稽山。
這時越國已到了滅國的危機,這時范蠡來到了勾踐身邊,給他打氣:小踐踐,別恢心,咱們越國一定會強大起來,吳國肯定會滅亡的。”雖說這話有點雞湯的意思,可是人家范蠡還是有真本事的,在他的謀劃下,勾踐取得吳王的信任,經過多年了苦心經營,越國最終是滅了吳國。
越國能夠滅吳國這功勞最大的當然屬范蠡了,可是就在越王勾踐準備大大的獎賞他的時候,他卻不告而別,而且還寫了一封信給另一個與他地位相當,功勞相當的謀臣文種,信是這樣寫的:“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意思很明顯,這越王是一個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人,咱們這些有功之臣,還是早早離去得好。
這就很奇怪了,既然范蠡知道越王為人長頸鳥喙,不可與共樂,那為何還要幫助他成就霸業呢?
這原因很簡單,我們知道認識一個人是有過程的,雖說范蠡知道越王人品有問題,可是剛開的時候,范蠡他不一定就清楚了,范蠡肯定是經過與越王長時間的接觸後才發現的。但這時范蠡已是越王的人,像范蠡這樣有才華的人,那是相當驕傲的,他就算知道越王成功後,自己不會有好日過,他也不允許自己擔上輔助不力,是個無能之輩的名聲。所以哪怕范蠡早就算出來越王會卸磨殺驢,但他仍然是十分盡力的輔助越王。
再有,范蠡幫助越王也並不全完是為了助人為樂,范蠡其根本是為了實現自身的政治抱負,他完全是把幫助勾踐復興越國當成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不然按以前古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理念,范蠡不可能在勾踐還沒有表示不滿的情況下,就早早的退隱離開了。所以說范蠡功成而身退從好的方面講是他淡泊名利,而另一個角度來講,他是擅揣聖意,為臣不忠。
難怪唐文學家韓愈批評范蠡是:“為人謀而不忠者, 范蠡其近之矣。”
-
4 # 雨夜一燈明
第一,范蠡是楚華人(文種也是)。他們倆來到勾踐身邊的時候,正值楚國和越國雙雙被吳國打成半殘廢,吳國牛逼哄哄地準備當霸主那會兒。范蠡和文種全力保全勾踐、輔佐勾踐復國的初始動機,有可能是為了讓越國有能力從背後牽制吳國,好讓楚國能夠休養生息,恢復國力。
第二,即便范蠡的終極目標是當個大富商而不是達官顯貴,他透過輔佐勾踐而獲得的賞賜、在吳國滅亡時掠奪的吳王的財富,也可以成為他日後開設商鋪的啟動資金。
吳國滅亡後,越國統一南中國的最大阻礙就成了范蠡和文種兩人的母國——楚國。范蠡因而認為勾踐不可能還會信任自己和文種,但文種不信,結果事實證明範蠡是對的。
范蠡的家鄉在今天的河南南陽市淅川縣,在春秋時是楚國的地盤
回覆列表
不是勾踐歹毒,這不是他人品的問題,帝王都是如此,因為你的權利大到皇帝不殺了你不放心的地步了。
范蠡是成就別人來成就自己,功成名就了,激流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