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點學堂
-
2 # 湖邊菜園
不是。連他的老友美食家蔡瀾先生都對大家說,年輕人咱有點出息吧,人生有很多事的,怎麼能自稱吃貨呢?尤其金庸先生這樣對文字敏感的人,對吃貨這樣的垃圾文字是嗤之以鼻得。
-
3 # 學海一扁舟
我覺得吃貨這個詞來形容金庸先生有點兒不合宜。金庸先生最起碼應該是非常懂美食的。
在金庸小說中有許多有詩意的菜名:鴛鴦五珍燴,好逑湯,誰家玉笛聽落梅,二十四橋明月夜,荔枝白腰子、鵪子羹、羊舌籤、姜醋香螺、牡蠣釀羊肚等等。應該說金庸先生對美食文化是瞭解的。
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還有很多很多文藝的菜名,如果沒有做過功課是想不出這麼多不同食材做出的美味。所以金庸先生一定是懂美食的?
-
4 # 兩隻老虎嗷嗚叫
說是吃貨 並不見得 尤其是對一位作家,可能角色需要,然後作者深入瞭解後適當放大。並不能說明作者本身一定是吃貨。
-
5 # 莫安營
吃飯穿衣,人不能免,實在是最緊要的事。但金庸先生志在政經、學術和文化事業,似乎並不想做一名美食家,雖然他的小說中不乏對飲食文化的真知灼見。在現實生活中,金庸先生大約對吃和穿都比較隨意。據金先生的好友倪匡在電視節目中講,金庸平常穿的衣服,料子卻也不賴,只是款式風格等等都不講究,很不時髦,與他那可以俯瞰維多利亞港風光的山頂道1號豪宅相比,簡直不般配。至於飲食,則總是懷念江浙滬上的家鄉味道,對其它美食沒多少興趣。
創辦《明報》之初,金庸先生也真是拼了!白天在家讀書查資料寫武俠小說,要連載,無論如何也要憋出一章來。晚間,則趕往報社寫社論,處理社務。不過,金先生確是文章高手,一幫朋友來辦公室找他,相互調笑,喧囂嘈雜,都不妨礙金先生把當天要見報的妙論一揮而就,其間還不忘與朋友們高談闊論一番。這時節,金庸實在太忙,一般由夫人做點家常便飯送來。金太也參與了許多《明報》業務,抽身不及,金大俠就只能吃盒飯了。
金庸在香港,與黃霑、倪匡、蔡瀾、溫瑞安等文人騷客來往較多,相聚吃喝,當然少不了。早年,一邊喝威士忌,一邊抽菸,更添興致。後來金庸則喝紹興花雕、女兒紅,還是抽菸。金庸自稱“喝酒從未醉過”,大家都說這是實話,但不是因為金庸是海量,實則是他酒量甚淺,淺嘗輒止,從不多喝的。
喝酒不行,抽菸就厲害了!
李白的詩從酒裡來,金庸的文章在煙中飄。金庸晚年,醫生勸他戒菸,金庸說,我中年時,早戒過很多次了。戒菸有益身體健康,吸菸的住事也難忘。據傅國湧《金庸傳》講:
1981年7月18日,作為鄧公在改革開放後單獨接見的第一位香港人,金庸一進門,鄧公就發了一支熊貓牌香菸給他,自己也點一支。談話間,鄧公發現金庸手上沒煙了,就再發一支,並劃火柴給金庸點上,這讓金庸吼不住了,連忙謙讓……鄧公說,以前在部隊,小兵給我點菸,我也給小兵點菸,都是同生共死的兄弟,點根菸算什麼……
金庸的朋友中,有一位蔡瀾,是鼎鼎大名的美食家,還在《明報》開過美食專欄。但金庸並不買蔡瀾的賬:“你美食家再美也跟我沒有關係。你推薦的東西,我絕對不吃”。蓋蔡瀾出生於新加坡,久居日本、香港,而金庸的脾胃,則來自於上海一帶,路子不同。蔡瀾愛吃的,金庸也許味同嚼蠟。
淮揚菜、川菜,金庸都極欣賞。據說,“東坡肉”是金庸最喜歡的一道菜,全港做“東坡肉”的館子,都被他光顧過。
有趣的是,金庸次子查傳倜,卻拜蔡瀾為師,做起美食家來了。
-
6 # 止水之心138821544
金庸先生不是吃貨,看他的作品對於美食介紹不多,他更像是一個修身養性的修道之人,筆下的人物好像只有洪七公比較貪吃,射鵰英雄傳裡描寫美食也不是啥稀奇的東西,反而古龍先生是個絕對的吃貨和酒鬼。
回覆列表
不是吃貨至少對飲食文化也是相當的瞭解,很挫菜餚並不是他杜撰出來的,是實實在在有的菜品,所有即使金老爺子沒吃過,肯定也是相當瞭解飲食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