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媽媽的課題分離分享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祖父母與父母育兒理念不一樣怎麼辦?首先我們要接受不一樣。第二、凡事去找他好的一面:不一樣,好在哪?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這件事,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這樣說的。爸爸媽媽是這樣子認為的,孩子你怎麼看?家人一起討論,是不是可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說了,利的也有不利的情況:比如說某方很強勢非要聽一方的,這個時候爭議或是矛盾就出來了,那麼大家能不能理性去處理,問問自己是否為了孩子真正的好還是滿足自己的自戀?第三點父母要接受不能改變的,去改變能改變的!最後好運,加油

  • 2 # 書生說情感

    時代不同造就人也不同。

    祖父時代應該是 交通基本靠走 通訊基本靠吼 治安基本靠狗 取暖基本靠抖 娛樂基本沒有 ,現在這社會恰恰相反,教育也會隨著社會進步也要有所不同。祖父母和父母教育理念不同也是時代進步促成的。

    對於家庭教育只要一致就好,要麼聽祖父母,要麼聽父母。要不然肯定要因為教育理念吵架,影響家庭和睦。

    另外,教育孩子本就是父母的責任,不是祖父母責任,他們沒有義務去教育孩子,幫忙帶孩子那是幫忙,不是義務。生活窘迫也好,各種理由也罷,教育孩子是父母應該做的,而不是祖父母。

    結論:要麼改變生活,自己主教育;要麼家庭和睦。

  • 3 # 名字要酷才不重複

    父母雙職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小孩的日常起居甚至是功課輔導的情況非常普遍,難免會在兩輩人之間出現教育理念的差異,年輕的父母認為父輩的教育觀點陳舊落後不科學,老人家又認為兒子都是我拉扯大的,孫子怎麼就教不了了。

    我認為遇到這個情況,應該是以年輕父母的意見為準的,因為不管是從人倫責任和是法律義務,父母都是第一監護人,承擔教育子女的責任是義務更是權利。如果長輩有不同意見,可以透過交流溝通的方式來表達。

  • 4 # 蒹葭ZH

    首先祖父母與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無論是什麼樣,初衷是一致的,目標都是希望孩子好,大家是一個戰線,不要站到對立面去思考這個問題!

    那麼,祖父母與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致,如何解決?

    一是做好心理準備,接受衝突矛盾是正常現象,在任何的關係裡,有意見不統一的情況出現是正常的,做好心理準備,接受有可能產生的衝突和矛盾,接納對方有自己的想法和觀念。

    二是相互體諒,把“舒服”作為關係處理的標準雙方意見不一致時,相互體諒對方,把關係處理的讓雙方更舒服,而不是一定要分出勝負,不是一定要爭出個誰對誰錯,大家是要協力養育孩子。

    三是當發生問題時,靜下心來,分析問題,有時候並不一定是隔代教養所造成的,不一定是觀念的衝突,有可能是祖父母與父母之間原本就有問題存在,隔代教養只是表徵,是讓不滿情緒爆發的最後一根稻草。比如有時可能是婆媳溝通問題造成的。

    四是明確孩子教育主體,教育孩子始終是父母的首要職責,那麼做為父母,不能放棄日常對孩子的教育引導。

    那麼如何在共同撫育的生活中獲得快樂呢?在這裡有幾點建議:

    建議老人:

    放手、放心、放寬心,關照孩子也要關照好自己,愛自己從愛護自己的心理開始,遇事冷靜分析,注意溝通,不要著急生氣,對身心健康都不利,把愛自己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建議子女:

    體諒父母的不易,父母是在幫助自己,父母是替子女分擔了生活的重擔,如果有些不如自己意的地方,要體諒父母的累,體諒父母的不易。理解觀念的不同,不要一味去強求老人一定要和現在年輕人保持完全的一致。多溝通,觀念不同可以溝通,方法不同也可以溝通,有效的溝通能夠讓共同育兒的生活更快樂。多給予父母心理需求的滿足,不要心中只有孩子,更多的時候也要提醒自己關注自己的父母,讓父母的晚年生活更加的幸福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找調涼皮用的辣椒品種,有哪一種是香而不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