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草莓心樂園
-
2 # 菜刀砍螞蟻
保護地栽培,又稱設施栽培,在通常情況下是指人為建造的適宜或保護不同型別的園林、果樹、蔬菜、作物等植物生年發育的各種建築及裝置,是在露地栽培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運用溫室、大棚、風障、溫床、蔭棚、網棚及其它機械化裝置、設施等整合起來的栽培方式。
從這概念上看,保護地栽培與露地栽培有明顯區別,下面由萊刀來解讀一下:
1、保護地栽培方式是在露地栽培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為構築物。可見,為創造保護地設施,需要人為的投入人工、物料、設計、裝置才能完成。那麼,很顯然,保護地栽培需投入較高的成本。
例如,一座330平方的日光溫室,在哈爾濱市建造的話,大的需資金8一15萬元(依據設計水平。
2、保護地栽培應用廣泛。其中既有園林綠化,蔬菜生產、作物栽培,品種繁育,又有特種栽培如藥材、食用菌等。
3、保護地栽培功能強大。從保護地設施種類名錄可知,(如溫室、大棚)既有溫度上的調節功能(如提前栽培,促進早熟上市;延後栽培,如秋冬季生產;生長季控溫栽培),又有環境上的防護功能(如風障),還有生產要素的控制功能(遮蔭棚、大棚、小拱棚),更有栽培物件的保護功能(如防蟲網棚,用於防蟲栽培和育種)。
4、附屬配套裝置種類繁多、目標明確。在眾多保護地設施的執行管理過程中,還有相應的輔助裝置,應用於保護地設施對種植目標對生產要素中,光(補光、遮光)、溫(升溫、降溫)、水(排水,補水、控水)、風(通風與悶棚)、肥(噴灑,灌注)、土(鬆土、作畦、打壟等)、蟲(防蟲、殺蟲)、病(綜合作用防治病害)的調節,使保護地栽培按人的意願設計和發展。
5、科學調節,綜合運用。保護地栽培的各種設施裝置並不是單獨使用的,為擴大其綜合效能,通常是綜合到一起使用,甚至不同生產種類、不同時期,出現多種不同組合。
例如:在黑龍江省域範圍內,溫室育苗+大棚生產+小拱棚露地定植十露地生產一體化;蔬菜有機栽培中,大棚+防蟲網棚+地膜覆蓋+噴滴灌裝置應用等,綜合而靈活。
由於保護地設施和裝置因素的存在,大大改善了各種作物生產的環境,使“靠天吃飯“,成為”我能做飯“,將農業生產發展中的制約因素,成為可控因素,整體改變了原有的露地生產的格局。其表現在:
1、保護地載培技術成為獨立的富有活力的栽培技術,如溫室黃瓜栽培、大棚甜瓜載培等。
2、提高了農業生產效能。如溫室中的立體栽培、套種,多茬次栽培,蕃茄的長季節栽培等,顯著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產出比。
3、增加了農戶地作物栽培的投入。例如配套機械、用電、設施維修、種子採購、甚至專用技術的學習受訓費用。
4、增加了農產品產量、品質、供應速效的提高。例如例如哈爾濱市農科院蕃茄的長季節栽培,其產量水平以及溫室栽植草莓品質水平,是露地載培條件下的農戶無法想象的。
5、催生了新技術、新機械、新方法、新思維的廣範應用,和農業保護地設施的重大變革。
特別是最近幾年,國內外新型材料的不斷出現,自動化裝置,全功能配方施肥,衛星輻射培育新品種、黑科技等,大量應用在農業保護地生產中,大量國家高階人才走進現代農業的生產中,為保護地栽培注入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
就這些吧,不當之處請指正。
-
3 # 留住記憶G6u6
保護地栽培就是用溫室大棚,還有地膜栽種兩種了,這種栽種一是保護土壤不流失,二是作物瓜果蔬菜早上市。
露天栽培靠自然生長季節性種植和上市,這樣土壤風吹雨淋容易流失,不過自然生長的蔬菜要好吃一點,市場上也很走俏,農村人種地人也很聰明的,會考慮季節性和提前上市蔬菜種植栽培考慮的。
-
4 # 農資通
保護地栽培又叫設施栽培,簡單點說就是在有保護栽培環境的設施中進行栽培的方式。保護設施有拱棚、溫室、避雨棚等。
保護地栽培相比露地栽培來說,具有很多優勢:
1、溫溼度調控方便,一年四季可栽培。保護地設施中一般設有降溫加溫、加溼等設施,在冬季可透過加溫提高土壤、環境溫度,使植物能繼續健康成長;夏季可透過開棚放風、加蓋遮陽網、噴霧加溼等措施降溫,避免熱害。
2、病蟲害防控方便。保護地設施對病蟲害的傳播具有天然的阻隔作用,可以有效降低病蟲害爆發傳染。
3、保護地栽培效益高。保護地栽培主要用於反季節蔬果栽培,農產品上市時間可只有控制,錯開高峰期。
-
5 # 收穫518
保護地栽培,就是在種植地域採取保護措施,改善種植環境以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如地膜覆蓋大棚溫室等,其特點一是超前栽培,提高各種蔬菜或其他作物的成熟期,增加所種作物的價值,二是延後栽培,躲過蔬菜的集中上市期增加收入,三是擺脫自然災害的影響增加收入。
回覆列表
保護地栽培,顧名思義就是在種植地域採取保護措施,改 善種植環境以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常見的保護地栽培模式有:地膜栽培、大棚栽培、溫室栽培等等。相比於傳統的露地栽培,溫室栽培在多個方面都表現出了巨大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①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產效率
②能實現園藝作物的週年生產
④避免不利天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