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創業都不容易,大家來說說大佬們是如何化解這些危機。
6
回覆列表
  • 1 # 小傅即安

    90年代初,被賣房子耽誤的攝影師老潘跟人合夥在海南成立了萬通,高息借貸炒房,很快公司就積累下了上千萬的資金,但不久後錢就賠進去了。這要擱一般人咋辦?早哭著放棄了吧。但老潘不一樣,揣著幾萬塊差旅費就進了京。藉著當時懷柔有幾個定向募集資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標的機會,為萬通挖到了數億元的利潤。老潘後來在公開場合講,當初在幾個政府領導面前爭取這個指標時,緊張得一邊念材料一邊豆大的汗珠子往下滴。但沒想到,成了。

    同樣是農民出身的楊國強,也是早早地就開始創業了。據說,少時家裡太窮,18歲之前都沒穿過鞋子。人窮志高的他,年紀輕輕就從泥水匠開始幹到了包工頭,後來還帶頭組建起了建築企業。因為沒錢買好地段,只能買下荒地建房子,趕上市場環境不好,四千戶別墅就賣出去三戶。不過,一個“中國第一套學區房”的廣告扭轉了乾坤。這就是:廣告打得好,創收少不了。也許是窮苦人家出身太懂得生活的不易,教育的重要。富起來的楊國強多年來一直在做社會公益,光捐款就好幾十億,還建了好幾所公益慈善學校。這一點,挺讓人敬佩的。

  • 2 # 地產江湖館

    眾所周知,創業是一條充滿艱辛的道路,在幾十年的市場變化中浮浮沉沉,創業者們一路披荊斬棘。而在這其中,房企大佬們的創業經歷常被人津津樂道。

    王健林、孫宏斌、楊國強、許家印等都是曾經或當今叱吒風雲的房產商業領袖,不過沒有誰的成功是理所當然、一步而成的,這背後的辛酸及承受的壓力,也是常人所不能承受的,有兩位的經歷令人印象深刻。

    在創業初期,王健林接下一個專案,需要一筆2000萬元的貸款啟動專案。剛簽完合同就遇到全國“治理整頓”,貸款很是困難。為了拿到這筆貸款,王健林在銀行走廊整天整天地守著等銀行行長,前前後後找了50多次,但是行長每次都躲貓貓。最後透過發行債券的方式解決了專案啟動資金的難題,將公司從瀕臨破產的邊緣給拯救回來。

    1993年下半年,中央針對股市和房市的泡沫進行調控擠壓,這種情況下,當時楊國強建造的專案面臨死火狀態,在向開發商索要工程費用的時候,股東最終答應讓楊國強銷售已經蓋好的別墅,以銷售收入核銷建築成本。後面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透過一系列的銷售手段,該專案一售而空。

    對於楊國強來說,大哥楊國華是他從普通農家小子向技術型幹部並進而走上創業道路的極為重要的引路人。因此,在2002年,楊國強捐資建立了純慈善、全免費的私立學校——國華紀念中學。

    創業不易,房企大佬們的經歷告訴我們,在面臨危機的時候需沉著應對,勇於創新、堅持不懈,而同時又不忘感恩之心,回饋社會。同為房產行業的從業人員,我每每思及此都感到敬佩不已,向大佬們致敬,不斷學習!

  • 3 # 3號分子

    應該說現在這一批地產大佬,他們的成功都很具有傳奇性和故事性。因為他們創業初期,就是改革開放初期,改革開放本身就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在這個大背景下,很多地產大佬都有值得稱道的故事。

    比如,萬科和華為的第一次交集,1988年,萬科誕生,並開始股改,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到截止日前手裡還有600萬股。當時,華為任正非儘管囊中羞澀,但看中萬科潛力,買了20萬股。三年後,萬科上市,成為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房企。

    又比如,在佛山順德,楊國強的首個地產專案——順德碧桂園,有4000套別墅,但開始只賣出去3套,心急如焚。後來,新華社記者王志綱建議楊國強在苑區興建一所貴族國際學校,吸引有錢人就讀買房。楊國強採納了,引入北京名校景山學校,開辦廣東分校。碧桂園這個專案一炮而紅,成為經典的營銷案例。在碧桂園苑區興建配套,也成為了碧桂園的特色。

    雖然現在的社會大眾比較“仇視”房地產,但在改革開放初期,城鎮化的過程中,房地產企業做了很多貢獻,這些創始人也功不可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新斯柯達明銳各方面都很吸引人,那麼它會比上一代賣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