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文以載道MZS

    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在唐朝眾多的詩人當中,王勃應該算是最命運多舛的,可能有人不這麼認為,說在唐朝數眾詩人中,比王勃命運多舛多的是。如老年被暗害、杖殺而死的王昌齡,中年遭牢獄之災莫名其妙過世的陳子昂等等。但筆者說出以下理由,大家會有所瞭解,贊不贊同都無所謂,只是探討而已。

    一是偉人毛澤東對王勃有一個評價,他老人家是這樣說王勃的:“這個人高才博學,為文光昌流麗,反映當時封建盛世的社會動態,很可以讀。這個人一生倒黴,到處受懲,在虢州幾乎死掉一條命。所以他的為文,光昌流麗之外,還有牢愁滿腹一方。”並且把他和賈誼、王弼、李賀、夏完淳等列在一起評點,“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

    偉人毛澤東對王勃的評價很直接:這個人一生倒黴,到處受懲,在虢州幾乎死掉一條命。點出了他一生“命運多舛”的特點。

    二是他因為少年才氣,又是神童,年紀輕輕就當上朝散郎後,擔任沛王府修撰,前途可謂無量,可他一時年輕氣盛,仗著才氣,偏偏要寫一篇《檄英王雞文》,討伐英王的鬥雞,以此為沛王助興。被唐高宗知曉,氣得皇帝兩眼發黑,認為他是在挑撥離間,欽命將他逐出長安。從這一刻起,命運就不斷的給他開玩笑,也正是從這時起,他憑著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經營嚮往的美好前程,就這樣被慢慢的毀了。

    三是殺死官奴錯上加錯。雖然他從王府被趕出來後,仍然透過關係想在官場上立足。咸亨二年(671年)秋冬,他的朋友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參軍之職。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他將罪犯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虧遇大赦,沒有被處死。算是有驚無險的又躲過了一劫,撿回來一條命。這麼年輕的王勃,命運總是不斷的跟他開玩笑。

    四是也許冥冥之中王勃有這些劫數,但也是太巧合了,偏偏”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這個典故就出自王勃自己的手。這一句就出在他所寫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中,命運捉弄人哪。你聽聽他說的:“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借喻別人,其實就是他自己的真實寫照。

    五是連累家人,王勃因殺死官奴曹達,連累了他的父親王福疇,王福疇從雍州司功參軍被貶為交趾縣令,遠謫到南荒之外。這件事對王勃的打擊,遠遠超過對自己的懲罰。他覺得對不起家人和父親,懺悔之意言語於表,陷入深深的自責和愧疚之中不能自拔。

    六是正直大好青春年華之時,在上元三年(676年)春夏,王勃已至交趾王福疇處,見到了他生活窘困的父親。不久後,王勃便踏上歸途。當時正值夏季,南海風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驚悸而死,時年27歲。

    縱觀以上幾點,說王勃是詩人中最命運多舛的人,也應合情合理……

  • 2 # 熱血玄幻小說庫

    這裡當然要提「初唐四傑」之首——王勃。

    他出身儒學世家,曾祖王隆,在隋朝歷任昌樂、猗氏,銅川等縣令,撰《興衰要論》;祖父王通,隋末大學者、大教育家,曾任蜀郡司戶書佐,蜀王侍讀,後棄官,以著書講學為業;父王福疇,在唐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參軍、六合交址二縣令、齊州長史,澤州長史等。撰《王氏家書雜錄》。

    王勃就是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長大的,從小天資聰穎,熟讀經書,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

    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鬥雞檄》被趕出沛王府。之後,王勃歷時三年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而返回長安後,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最後驚悸而死。

    可以講,他的經歷,和他本人在《滕王閣序》裡說的「時運不齊,命途多舛」,簡直完全吻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別人用你的東西還特別浪費,你會是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