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淚偷垂半島花開

    糧倉中堆滿了糧食,人們能吃飽穿暖,不會挨餓受凍,然後才會學習禮儀,產生氣節和榮辱觀。也就是說,只有在解決了人們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後,才能引導人們產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物質決定意識。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倉廩實、衣食足”是“知禮節、知榮辱”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份條件。也就是說“倉廩實、衣食足”只是個前提。話中還暗示了在人們沒有得到生存下去的基本保障時就要求人們知曉禮儀氣節,榮辱是非是不合實際的空想主義。

  • 2 # 使用者2001215907339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是一個俗語,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的糧倉充足,豐衣足食,才能顧及到禮儀,重視榮譽和恥辱。 背景:司馬遷在《史記·管晏列傳》中描述春秋時期,管仲擔任齊相主持政務後,與百姓同好惡,流通貨物,積累資財,使得齊國很快走上國富兵強的道路。管仲所說的“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也成為齊國自強求富的指導思想。

  • 3 # 跳舞的山羊

    百姓的糧倉充足,豐衣足食,才能顧及到禮儀,重視榮譽和恥辱。 出自春秋時期輔佐齊桓公成為第一霸主的管仲之口,在《管子—牧民》的原文裡是“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 管晏列傳》的引文中改動了一個字:“則”改成了“而”,就有了為後世津津樂道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現一般認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出自《史記.管晏列傳》:“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釋義為:糧倉充實就知道禮節;衣食飽暖就懂得榮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製度,六親就緊緊依附;禮、義、廉、恥的倫理不大加宣揚,國家就會滅亡。頒佈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頭,要能順乎民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讀的是物聯網工程,將來就業前景咋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