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道世界
-
2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地球自誕生之日起,並不是安然無恙度過的,其中也經歷了驚心動魄的災難事件,特別是五次生物大滅絕,給地球及其上面的生物帶來了重大影響,許多生物出現了滅絕,地球的氣候也相應發生轉變。
一、距今4.39億年前的奧陶紀-志留紀之交大滅絕事件。受溫暖氣候突然變為冰期的影響,全球氣候發生了巨大變化,三葉蟲、腕足類動物與筆石動物等海洋生物的數量在這個時期急劇削減,85%的海洋生物滅絕。
二、距今3.6億年前的泥盆紀後期大滅絕事件。可能受到全球變冷和海水中含氧量降低的影響,海洋中70%的物種消失,珊瑚、腕足動物、菊石、海百合等許多無脊椎動物損失慘重,而陸地上的生物影響不明顯,反而不斷衍生出新的植物物種。
三、距今2.5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事件。可能是由於西伯利亞大規模玄武岩噴發出的物質和氣體,改變了原有空氣成分、海洋洋流和大氣環流,造成了地球史上消亡物種排在第一位的大滅絕,導致生物科數削減了57%,生物屬數削減了83%以上,總物種數削減了90%以上。
四、距今2.08億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之交大滅絕事件。造成了60個科的海洋生物滅絕,菊石、海綿動物、頭足類動物、腕足動物、昆蟲及陸生脊椎動物中的多個類別,都走到了進化的結尾。
五、距今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第三紀之交大滅絕事件。目前最流行的說法是該事件是小行星與地球發生了碰撞引起的,造成了地球歷史上第二大的叢集絕滅事情,恐龍時代在此完結,退出歷史舞臺。受此次事件影響,生物圈的52%的屬、85的種徹底滅絕消失。
如果再把眼界放寬一些,在地球誕生之後,無論是生命誕生之前還是之後,我們所在的地球經常會受到外來小行星的撞擊。正是由於地球軌道在太陽系內的特殊性,不但適於生命的生存和演化,而且在木星、土星、月球等的保護下,絕大多數地外天體都被吸引至它們身上,有一些“漏網之魚”進入地球后,也基本會被大氣層摩擦燃燒殆盡,僅有極少極少部分降落地面。所以,地球現在還能夠存在,應該感謝宇宙的力量,感謝地球的魅力。
回覆列表
其實,太陽系的早期,好多個‘’地球‘’都已經消失了,或者被融合到其它天體裡了,只是你現在看不到了而已。你現在能看到、能站在其上的地球,是太陽系其中的一個倖存者。
地球也經歷了無數的外來天體撞擊(看那些隕石坑),而一些外來天體,又被太陽系外層的一些行星攔截,從而保護了內層的地球。所以說,地球能生存到今天,真的是一種運氣,而不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