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平時所說的院士一般指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院士是國內的最高學術榮譽,能夠成為院士的人都是自己所在領域中的佼佼者。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機構對院士的評選要求也是不一樣的。比如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在院士評選時設定了一道65歲年齡界限。凡是超過65歲的人要參選院士,需要有6名或6名以上的院士推薦,並且至少4位推薦者所在的學部與被推薦人相同。這道年齡限制使得中科院和工程院新當選的院士年齡普遍在65歲以下。也有分析認為,屠呦呦成不了院士、袁隆平成不了中科院院士與這道年齡限制有著一定的關係。
院士增選時整體上是比較公正的,在中國因獲得了院士頭銜往往意味著有了很多學術方面甚至生活方面的利益,同時院士的所在單位也是很大的受益方,因此國內院士增選時,會有很多人幫忙搞公關。也有很多人研究透了規則,抓住規則的疏漏之處或充分利用規則為自己當選盡力。當年鐵道部的張曙光要參評院士,沒有成果,便湊了30多位學者為其代筆,最終以一票之差落選。這是院士增選時的醜聞之一。另外還有謝劍平當選“菸草院士”後引發爭議,工程院勸謝劍平自己退出被拒絕;院士出現學術醜聞,卻因院士是終身制而顯得尷尬。
國外的院士增選規則也不是完美無缺。國內出現過幾次某某某落選中國院士卻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討論,其實不排除有些人在利用美國的院士評選規則。美國的國家科學院院士增選也是由院士推薦的,不同的是被推薦人可能不知道自己被推薦了,並且美國的院士幾乎不會與利益掛鉤。規則不一樣,出現在美國當選了院士在中國成不了院士的情況並不稀奇。
院士只不過是一頂頭銜,沒必要將它看得太重。尊敬科學家不等於尊敬院士,不是院士照樣可以是一名優秀的科學家。
國內平時所說的院士一般指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院士是國內的最高學術榮譽,能夠成為院士的人都是自己所在領域中的佼佼者。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機構對院士的評選要求也是不一樣的。比如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在院士評選時設定了一道65歲年齡界限。凡是超過65歲的人要參選院士,需要有6名或6名以上的院士推薦,並且至少4位推薦者所在的學部與被推薦人相同。這道年齡限制使得中科院和工程院新當選的院士年齡普遍在65歲以下。也有分析認為,屠呦呦成不了院士、袁隆平成不了中科院院士與這道年齡限制有著一定的關係。
院士增選時整體上是比較公正的,在中國因獲得了院士頭銜往往意味著有了很多學術方面甚至生活方面的利益,同時院士的所在單位也是很大的受益方,因此國內院士增選時,會有很多人幫忙搞公關。也有很多人研究透了規則,抓住規則的疏漏之處或充分利用規則為自己當選盡力。當年鐵道部的張曙光要參評院士,沒有成果,便湊了30多位學者為其代筆,最終以一票之差落選。這是院士增選時的醜聞之一。另外還有謝劍平當選“菸草院士”後引發爭議,工程院勸謝劍平自己退出被拒絕;院士出現學術醜聞,卻因院士是終身制而顯得尷尬。
國外的院士增選規則也不是完美無缺。國內出現過幾次某某某落選中國院士卻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討論,其實不排除有些人在利用美國的院士評選規則。美國的國家科學院院士增選也是由院士推薦的,不同的是被推薦人可能不知道自己被推薦了,並且美國的院士幾乎不會與利益掛鉤。規則不一樣,出現在美國當選了院士在中國成不了院士的情況並不稀奇。
院士只不過是一頂頭銜,沒必要將它看得太重。尊敬科學家不等於尊敬院士,不是院士照樣可以是一名優秀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