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病房裡住進來一個15歲男孩,整天痴迷於網路遊戲,因為打遊戲歸校晚,翻牆頭以至小腿骨折,在病房裡也同樣是手機時刻不離手,分秒必爭的玩遊戲。爺爺奶奶帶大,父母現在不敢過份教育,怕孩子有偏激行為,聽之任之。孩子整天對父母大呼小叫,父母也習以為常了,我們真的覺得是覺得忍無可忍了。
7
回覆列表
  • 1 # 資訊與評論

    人的一生有三個叛逆期,分別是寶寶叛逆期、兒童叛逆期和青春叛逆期,而我們大多數人說的一般都是12-18歲的青春叛逆期,就感覺什麼事都給你反著來,越是禁止他的事他就越去做,故意破壞原來已經定的規矩,和父母講條件,達到要求才肯做事等...

    1.青春叛逆期一般是和童年時的家庭環境有關,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越開放和民主,青春叛逆期的反應就會越小,但也並不是說一味的開放和民主,凡事一定要有個度,所以孩子既需要獨立、自由、尊重,又需要時刻的提醒、鼓勵和幫助他。

    2.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決定,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他應該有自主的權利,因為孩子早晚要長大,現在培養他是非常好的時間段,如果不是什麼原則上的問題,家長就不需要太較真,越強迫反而越逆反,只有孩子親身經歷過吃虧,他才會改變。

    3.孩子犯錯時,不要一味的指責,要允許他犯錯,這也是成長必須的代價,做事情失敗了,就做孩子的後盾,在後面無條件的支援他,給他鼓勵。做家長的在旁邊加油、護航,然後靜靜看著他成長就好了。

  • 2 # 憬望的見解

    家長也曾是孩子,也曾有叛逆期。

    在我看來,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性格去找適合的應對方法。 孩子本身性格是調皮,愛玩的。這時候處於叛逆期的他,可能會更加調皮,甚至和父母小爭吵,覺得和父母的意見不和。此時家長不要動不動就打罵孩子,要學會和孩子溝通。可以從孩子的興趣入手,比如說孩子喜歡藍球運動,父母可以多給孩子展現籃球方面的機會,帶他去看看籃球比賽等。

    如果孩子性格是內斂、安靜的。這時候就更需要家長與孩子多溝通,有時候一味的冷戰與爭執是解決不了問題。我覺得家長可以問問孩子,會不會喜歡下象棋、看書、畫畫此類興趣。 總之,應對的方法關鍵就是相互理解與溝通。

    回想我的叛逆期,還是蠻乖的,沒有總和父母爭吵,其實,越長大越知道父母的不易。《培根隨筆》書中有論父母與子女,其中有一句:“為人父母的歡喜是溢於言表的,他們的憂愁與畏懼也是一樣。” 當時的我,還理解的不夠深刻,如今上了大學的我,更加明白父母的艱辛、不易。 父母是已長大的子女,子女是未長大的父母, 當一方長大,一方卻漸漸白了頭。 所以,父母與孩子關係真正的良藥還是相互理解包容。

  • 3 # 李浩宇71

    首先,家長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語氣,態度和思路!溫和溫柔的一本正經的從最小的小事去影響孩子,感化和引導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而且不影響孩子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前提下給予充分的自由和自我評價剖析的時間!把自己真正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調整過來!家長越少干涉孩子,孩子越不會叛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也要勿施於人!!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

  • 4 # 侯媽家庭教育

    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就是在向大人宣告,我已經是大人了。同時他的思想也發生了變化,不再依賴父母,能夠獨立地處理問題了,許多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的變化,還把他當作兒童來看待,對他嚴加管理,就會造成孩子與父母的矛盾和衝突,而有些父母知道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不敢過份教育,怕孩子有偏激行為,聽之任之,造成孩子無法無天,甚至整天對父母大呼小叫,這也是不對的。那麼對於叛逆期的孩子,父母該如何應對呢?侯媽專注親子教育十幾年,現在告訴告訴大家與叛逆期的孩子如何相處。

    1. 父母要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想問題,把他當作大人來看待,與孩子平等交流,而不是怕孩子出現偏激,而一味地讓著孩子。

    2. 多尊重孩子,不打罵孩子,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強,父母要給孩子留面子,特別是在外面。

    3. 把孩子當朋友對待,支援和幫助孩子實現他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從而更加信任父母,這是就好溝通了。

    4. 對孩子要少批評,多做正面的評價,多鼓勵和表揚孩子。

    5. 多給孩子自由和空間,讓他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要相信孩子。

  • 5 # 孫浩然的泊月灣

    小樹不修不直溜,從小這個孩子就被你們寵溺著。所以造成現在的性格,叛逆期的孩子並不是像畜生一樣人語不懂,懂事的也很多,為什麼一定要寵溺到令人吃驚的時候才想起來害怕,像是李天一就是被他爹孃親手送到局子裡的,就是寵溺著,就是害他,以後長大了也不會念你的好,因為他不懂得感恩,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該狠的時候就該狠下心來,不能再猶豫不決了。

  • 6 # 大風歌9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管理起來很麻煩,特別是像題主描述的這樣的孩子,油鹽不進,打又打不得罵又罵不得,這種孩子要想管好可是大有學問的。

    先撇去題中描述孩子的情況,說一說普遍的現象。

    孩子進入青春期,在教育方法上一不小心就會出現叛逆心理。這時候家長千萬不要著急。因為一著急就會非打即罵,或者終日嘮嘮叨叨。這個時期的小青年最煩的就是大人整天在耳朵邊嘮叨,講一些大道理。或者整天拿自己孩子和別人比較,把自己的孩子說的無一是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以為什麼都懂(其實只是一知半解,理解問題不全面),並且自尊心很強,家長整天在他耳邊嘮叨一些大道理,很容易促長他的逆反心理。要調整孩子這種心理現象,家長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和孩子做朋友

    孩子小的時候,不諳世事,一直在家長的呵護下成長。孩子大了,家長養成了一言堂的習慣,處處凌駕於孩子之上,一切自己說了算。豈不知孩子一天天在長大,長大了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這些見解或許不夠全面,但他自己以為是對的。

    這時候的家長就應該把自己從家長的寶座上轉移下來,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平等的探討問題,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世界。這樣做有助於對孩子內心的瞭解,教育起來有的放矢。這樣做能有效的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二,不斷的學習,與時俱進

    基於家長和孩子的年齡差距(特別是做爺爺奶奶的),會產生一些代溝。這時候家長固步自封,依舊用老眼光老方法老程式去要求孩子,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從而走向家長的對立面。

    做家長應該不斷學習,與時俱進,用新觀點加上自己的老經驗教育孩子,是孩子對自己口服心服,你說的話孩子才能聽得進去,孩子才能逐步的走向正規。

    三,家長要規範自己的行為,以身作則

    現在有許多做家長的,在孩子面前我行我素,整天沉溺於自己的嗜好不能自拔,對孩子不管不問,以至於孩子走了歪路還不自知。等到孩子犯錯了才想起來,隨之而來的是一頓胖揍。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能不逆反嗎?

    總之,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家長要處處規範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這樣才有可能教育出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以上囉嗦了這麼多,是對所有的家長而言。具體到問題中的孩子全是家長過於溺愛的結果,糾正起來就費勁了。

    針對這種現象,可以試著這樣做。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把孩子從電子遊戲中拯救出來。

    具體的做法,可以根據孩子的愛好創造一些條件,引導孩子去研究,去探討。比如一些小創造,小製作之類。孩子為了展示自己的才幹和能力會專注的去做。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遇到了一些解決不了的難題,家長就可以引導孩子去鑽研去學習。逐漸的把孩子從對電子遊戲的沉溺中拉出來,走向正規的途徑。

  • 7 # 無憂草3676

    孩子處於青春期,叛逆是正常的,這時是他認知在朝獨立性發展的時期。意味著他的成長,但決不是成熟。

    但這時恰是他自認為自己成熟的階段,而且固執,偏激,喜歡唱反調。

    說實話,它段時期決定孩子的未來走向,一不小心孩子就出現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成績下滑,調皮搗蛋的情況。

    對孩子來說,他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他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有問題。

    父母看在眼裡,容易急躁,也更容易生氣。但說實話,除非孩子對父母一直比較敬畏,或者孩子性格相對平和,否則想要透過教育來端正孩子的思想很難。

    應對孩子叛逆期的最好辦法,是在叛逆期之前和孩子處於一個溝通良好的狀態,這是防患於未然。

    當孩子願意和你溝通,並且願意聽從你的建議,那他叛逆期時也會願意和你溝通,而不至於出現他無視你的擔憂而朝放縱的路上走。

    如果已經在叛逆期,那你首先要忍住急躁,根據孩子的稟性和性格採取不同的方式。性格溫和,教育為主;稍微任性點,必要時小鞭子還是有的;性格任性,不服管教的就很難辦,前期工作不到位,這時很難採取任何方式達到好的效果。

    但孟母三遷的方式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孩子一旦叛逆,他身邊的朋友又是不求上進,抽菸喝酒,談戀愛,那你的孩子想改變很難。所以換學校,切斷他的朋友圈,尤其是換到好學校,對孩子的成長會好一些,會激發他的上進心。但一定要注意陪伴,如果忽視了陪伴,換個地方有可能自暴自棄。

    而且是陪伴,不是不停的嘮叨。不能做到讓他厭煩,否則他更會遠離你。

    其實發現現在孩子最主要問題是手機問題,所以一定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使用手機的觀念,否則沉迷,十頭牛也拉不回。

    當然如果此時能找到孩子的興趣點也挺好,激發孩子發展興趣,會調動孩子上進心,慢慢也會把他拉到正軌上。

  • 8 # 指尖教育帝國

    根據題主描述,這個孩子已經不是簡單的青春叛逆了,而是手機遊戲成癮了,已經失去求真向善務實的心態,這是心裡疾病,得治!

    所有的心裡疾病,包括“網癮”都很難治,但必須引起家長高度的重視,聽之任之只能使病情更加不能自拔。

    這種上網成癮不像抑鬱症,躁狂症等那種心理疾病似的那樣需要藥物治療,但必須需要家長付出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去把孩子從中拉出來。

    一,幫助孩子戒掉“網癮”。是幫不是一味地教育和強制,幫是愛,需要足夠的耐心陪伴溝通,只要不玩手機遊戲,做什麼都行,出去旅遊你陪他,打籃球你陪他,逛街暴走你陪他,總之轉移他的注意力,並讓他體會到你的足夠的愛。千萬不可以往學校一扔,因為學校不是家,老師不是媽,真管不了這樣的孩子。

    二,只有修復了孩子的親子關係,你和孩子的溝通才是有效的,孩子才會聽取你的教育,所以在和孩子有很深隔閡之前,不要說教,只同理他,理解他,幫助他,等他慢慢開啟心扉,再一點點滲透。

    總之愛是唯一能把孩子從空虛焦躁的生活中解救的的解藥。

    至於和青春期孩子怎麼交流,我前面問答已有詳細說明,請高抬貴指往前翻閱

  • 9 # 方老師數學課堂

    大人如何應對孩子的青春期叛逆?這位親愛的朋友,在問題描述裡的情況,孩子如此被溺愛,旁觀者忍無可忍,可是作為孩子的父母家長,也是淚往肚子裡吞。

    所有的叛逆,都是父母從小管教不嚴,或者過分溺愛出來的。俗話說,小樹不修不直溜,你從小就把孩子當祖宗,那他就真的會是你們的祖宗。而且,怎麼供著也不會顯靈的祖宗神。

    15歲的孩子,整天玩手機,因為打遊戲,歸校晚,翻牆頭以至小腿骨折住院。在病房依然就是玩手機,整天還對父母大呼小叫的。

    這樣子的孩子多嗎?確實不少。這難道是青春期的問題嗎?不是。

    種因得果,這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從小過分溺愛孩子的問題。

    其實,有一個道理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明白,青春期是有的,但是青春期一定叛逆嗎?不一定。為什麼我們那個時候怎麼就沒有叛逆期?十三四歲,就懂得怎麼去給父母分擔家庭負擔了?

    因為我們從小就在父母的棍棒的嚴加管教之下,同時也懂得生活的不易。

    那麼像你問題裡描述的孩子,現在如此叛逆,整天對著父母大呼小叫,整天遊手好閒慣了,怎麼辦?必須及時修正。

    第一、從今天起,不能說明事情都依著孩子。如果不依,他就哭鬧偏激行為,他也只是想嚇唬。隨他去吧。否則,孩子還會變本加厲。只有慢慢的讓他受到挫折,怎麼父母不吃我這一套了?

    第二、不求他,比如千萬不要求這他去讀書。這個時候,你越求他,他越得意,越叛逆。故意唱反調給他。

    第四、教育要趁早。現在還有機會糾正孩子。必須嚴加管教。

  • 10 # 上善若水

    看到描述這種叛逆已經不是說是正常成長所說的叛逆期了!這是溺愛造成的內心膨脹!誰也管不了了!

    人的成長都會經過叛逆期,叛逆期是性格形成和獨立的階段,這時候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想法可能與家長的想法對立,但不一定孩子的想法是錯的!這才是正常的叛逆期應該有的,也是孩子成長的需要!

    上網玩手機成癮,完全是家長疏於管理,孩子有十分錯家長要佔七分!與其說是如何應付孩子的叛逆期,不如說是怎麼讓家長改正自己的錯誤!

    不指出別人的錯誤,你相當於犯了同樣的錯誤,對孩子的錯誤放任不管,你不是在寵愛,那是你在扼殺他。

    樹不修不成材,玉不雕不成器。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不是孩子的“灌腸”。孩子要健康成長,要有好的發展,必須要走正,如何走正,家長在看到孩子跑偏的時候“抽他一鞭”,比讓他繼續跑偏好的多,等偏的原來又何止一鞭子能救回來的,那時候可能要付出更高的代價。

    成長本來就要經歷磨鍊與痛苦,怕孩子痛苦而不去治理孩子,孩子的將來會更痛苦,你可以寵他,社會不會寵他!你可以寵他的前半生,後半生你走了誰來寵他!

    教育是要下功夫的,家長的溺愛充分顯示的家長的無知,家長的失職造成了孩子的墮落。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與其說是怎麼應付孩子,不如說是怎麼改變家長,家長才是孩子跑偏的第一負責人!

  • 11 # 阿武生活隨記

    教育孩子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在我看來,對於別人的孩子我們只有疼愛,而對於自己的孩子除了一份疼愛,還有就是教育孩子。從問主的描述來看,這個孩子變成這樣主要責任還是父母,平時只有爺爺奶奶的疼愛,沒有父母的管教造成的!

    怎麼解決呢?我覺得如果孩子還小可以強勢介入,用嚴厲的態度來約束他!如果孩子已經到了青春期,這時候孩子已經會獨立思考了,要教育還是要先做好父母這個角色。 提幾個建議

    1、給孩子樹立一種“有教養”並且能夠控制自己情緒的榜樣。

    孩子會模仿你與他人相處的模式。

    你和孩子講道理,他們大概只能聽進去10%,而你真正做了什麼,他們會模仿到90%。如果你是一個沒耐心,脾氣暴躁,總是採用威脅手段對待別人的人,你的孩子也會變成你這樣,而且第一個針對的就是你。孩子還小的時候你可能感覺不到,但是當他們長大,漸漸擁有更多能量的時候,這些行為就會表現出來。

    2、在家庭裡面建立一個相互尊重的氛圍,永遠不要讓你的孩子不尊重你。

    能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情緒是有限的,孩子需要從父母那裡學會如何用言語表達他們自己的情緒。

    在相互生氣的環節,不要有所反應,快速按下暫停鍵。保持你的領導力,不要採用侮辱的方式回擊。如果此時你也採用“暴力”的方式回擊,你就給自己的家庭創造了一種“暴力”的文化。

    3、和你的伴侶聯合起來。

    如果你和你的伴侶都發現了孩子有“家庭暴力”的傾向,你應該和伴侶聯合起來,共同糾正孩子這個問題。你們如果能達成一致的辦法,這個行為問題很容易解決。在一個寬鬆的、溫和的教養方式下,也可以培養出孩子“尊重”別人這個品質,但是,你要讓孩?子清楚地知道你對“尊重”的定義是什麼。

  • 12 # 安達曼海的藍

    15歲正是男孩成長中重要的時期,如今外界吸引力和誘惑越來越多。尤其是手機和電腦等電子產品的影響力更是強大。

    男孩本身就自帶貪玩屬性,他們也會比女孩更沉迷於網路遊戲中。他們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宣洩情緒,體驗勝利的快感,也是他們擺脫學習,放鬆自己的最佳途徑。

    更何況,孩子從小被爺爺奶奶帶大,老年人的教育方式和父母肯定不一樣,在他們眼中,孩子犯錯了也不能批評,更傾向於溺愛的模式。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孫子受委屈,不開心。這也會導致慣出孩子的壞毛病,以至於如今父母也要忍受孩子的“教育”。

    個人認為,“聽之任之”是不可取的方法,這隻會更加放縱孩子,讓他們認為自己是對的,從而肆無忌憚地為所欲為。這對他以後得發展也是有害無利的。適當採取強硬態度,但也要心平氣和地與他們溝通。不能被孩子牽著鼻子走。

    要教給他們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長輩相處的基本禮儀。不能沒大沒小。根據上述描述,父母應該是忙於工作而把孩子交給老人撫養。這也是造成現狀的原因之一。他們缺少與父母的相處時間,缺少應有的陪伴以及正確的教育方式。不是說老一輩不會教孩子,而是畢竟年齡差距大,有代溝,社會也在隨時進步。孩子小時候最好應由父母培養,發展到這個情況,父母就要多抽時間陪孩子,疏導他們,看著他們。

    不要因為過度害怕孩子的過激行為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讓,表明父母的態度,不要長篇大論地講道理。以朋友的身份,從聊天引入,孩子喜歡遊戲,那就從遊戲入手。先隨便聊幾句,逐漸引向正題。最好讓孩子明白家長的良苦用心,逐漸控制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同時,也不建議讓孩子就讀於寄宿學校。如果孩子自制力強可以。像這種情況,父母應加強看管。

    孩子傷病痊癒出院後,父母最好帶孩子出去玩玩一玩,散散心。發掘他們除了遊戲其他方面的興趣,是否喜歡音樂,舞蹈,畫畫或者運動之類的跑步,健身,游泳打球等等。讓孩子將對於遊戲的痴迷轉移到其他方面上去,這將是一個需要時間,需要方法的過程。

  • 13 # 弓長張mother1

    叛逆期其實就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階段,有自己的主見,對事對物對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勇於去嘗試各種新鮮事物,而這恰恰和父母的一直以來觀點相悖,從而產生矛盾的現象統稱。

    描述中孩子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個人覺得父母同樣存在問題,長期不相處在一起的父母去管教孩子只會讓孩子更叛逆,如何應對孩子的叛逆期:

    第一,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不能隨著孩子長大而變少,但方式是要逐漸改變的,小時候多是隨著家長的意向引導,慢慢長大需要保持良好的互動、耐心、方法、切入點……

    第二,青春期的孩子思想敏感,所以日常和孩子相處過程中,家長的言語不要過激,儘量委婉,但必須能有重點,讓孩子明白你的意思。

    第三,當孩子犯錯應該嚴格管教,孩子的自控力不夠好,很多都容易上癮,孩子接下來需要面臨很長的路,需要樹立孩子端正的三觀。

    第四,給孩子時間和空間,孩子犯錯後,家長教育了,家長可以給孩子適當的時間來改變,同時這個時期孩子需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空間,同樣給孩子屬於自己的時間,這是成長的過程。

    第五,孩子自尊心強,大部分孩子這個時期都是愛面子的,所以家長不能直接去傷害孩子,有時點到為止即可,他們可是很聰明的呢。

    孩子成長中,家長的教育需要從小抓,良好的家庭教育更能成就一個好孩子,孩子成長的路上總有不計其數的難題等待著家長,家長需要和孩子共同努力成長……

  • 14 # 秦晴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春期未成年人的養育是一套系統的養育方法。如果覺得聽一些建議可以解決的話,看大家的迴應就好了。15年的養育經歷,造就了現在孩子的狀況。期盼一個大招,一個絕招,把他搞定是否現實,留給您和孩子的撫養人思考。

    如果讀書,我推薦李中瑩親子關係全面技巧。我曾經也是親子關係惡劣,孩子不上學,沉迷網路。如果是孩子或者父母要參加學習工作坊,為了避嫌,這裡就不推薦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設計工具越來越智慧化的今天,室內設計師還有多少存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