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浩劉一

    《康熙字典》,是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學者奉康熙聖旨編撰的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漢字辭書.該書的編撰工作始於康熙四十九年(1711),成書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歷時六年,因此書名叫《康熙字典》.由總纂官張玉書、陳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紹霄、史夔、周起渭、陳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採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字典全書分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並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共收錄漢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47,035個),為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

    《辭源》和《辭海》可能是每一位讀書人心中的最愛,而這兩部辭書也代表了中國近現代辭書編纂的最高水平。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隨著新思想新思潮的湧入和社會的變遷,原有辭書已不能滿足讀者和社會的需求。在這種背景下,剛剛進入商務印書館不久的陸爾奎向董事長張元濟提出,華人只有一部《康熙字典》是不行的,要適應時代變化,編撰一部能夠“鑽研舊學,博採新知”的新式辭書。張元濟對此非常支援,專門成立了字典部,聘請陸爾奎主持。

    陸爾奎原本以為事情很簡單,沒想到最後“羅書十餘萬卷,歷八年而始竣事”。1915年12月,歷時八年之久的《辭源》正式出版,共錄單字1萬餘個,詞目近10萬條。《辭源》出版後,商務印書館在報上專門刊登了這樣一則廣告,道出了其中的曲折艱辛:“新舊名辭,中外典故,無不詳備。編輯者數十人,歷時七八載。四百萬字,三千餘頁,得此一書,勝他萬卷。”《辭源》第一次提出“辭書”這個概念。《辭源》首創了兼有字典和詞典雙重功能的現代辭書模式,不僅錄有傳統的各類文化知識條目,還收入了現代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應用技術科學等詞語,在華人睜開眼睛看世界的年代裡,《辭源》成為中國文化轉型期的標誌性成果。

    但令人遺憾的是,《辭源》出版不久,陸爾奎卻因積勞成疾而雙目失明,後來在女兒家病逝。《辭源》出版後,中華書局的創始人陸費逵也醞釀編纂一部集字、語、詞兼百科於一體的綜合性大辭典,並取“海納百川”之意,將書名定為《辭海》。客觀地說,中華書局此舉帶有與商務印書館競爭的意味,民國年間的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是當時影響最大的兩家出版社,也是競爭的對手,雙方各樹一幟,互不相讓。《辭海》的面世歷程也非常曲折,由於種種原因,自1915年秋天專案啟動後,十幾年的時間沒有什麼進展,直到1928年陸費逵邀請了著名教育家和出版家舒新城加入,事情才有了轉機。在舒新城主持下,《辭海》於1936年出版發行。

    1949年後,隨著時代的發展,《辭源》和《辭海》的內容已顯陳舊。1958年前後,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相繼對兩書進行了修訂整理,修訂後的《辭源》刪去了老版本中關於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應用技術方面的語詞,加強充實了語文性科目,使其成為一部專業的古籍閱讀工具書和古典文史參考書;而《辭海》則被定為綜合性辭書,內容包羅永珍,包括成語、典故、人名、地名以及各個科學技術名詞等等不一而足。

    至此,《辭源》和《辭海》各負其責,成為兩部性質不同的工具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慢跑但是做這項運動需要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