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山劉向雄
-
2 # 洋蔥圈之體
如果從最高的高點看一切眾生,沒有善惡的,弱肉強食,為的是延綿不息,食色也一樣,其實,說句實話,人類最最獨特的是,愧,昧著良心做事,是人類獨有的特點,臉紅,也一樣,也應該臉紅,哈哈哈,慾望之源,是始於恩賜的,食和色,關鍵是知足,哈哈哈,人類,關鍵是不知足,錢權名利,物慾橫流,悖了自然,忘卻了生死,想想天天我們都趨之若鶩的在做什麼吧?哈哈哈,“***爭奪資源,展開了首輪攻勢。”“**集團在股市上收於最高點,創紀錄的連續漲停。”“**銀行利率下調,大量資金湧入房產市場。”哈哈哈,聽著像不像小孩子過家家,噗。人類啊
一世婆娑名與利,
徒勞無功得與失。
忘卻世間生與死。
徒落流沙苦與悲。
信守縹緲為錢權,
冷眼人寰愛和恩。
苦口婆心勸君醒,
終歸撒手時坦然。
-
3 # 孩子的避風港
關於人的性本善論和性本惡論爭論了上千年也沒有答案,也許再爭論個上千年還是沒有答案。這個問題為什麼一直困擾著人們,我們不妨借用古希臘一位哲學家一句話來看看這個糾結究竟在哪裡。這句話是:人類不是被問題本身所困擾,而是被他們對問題的看法所困擾。對於何為善?何為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人們所處不同的階層,不同的地位,不同的社會等等肯定對於這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
八十年代後期,隨著改革開放西方的很多思想和流派也傳入中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存在主義”。存在主義有一句名言:他人就是地獄。這句話從表面看完全是一種人的“性本惡”論,與我們宣傳和教育的“性本善論”格格不入。這個論調從那時直到今天,可以說毒害著一大批人。
這句話是出於法國哲學家薩特。薩特是這樣解釋他的這句話的:這句話常常被人誤解。有人以為我的本意是說,我們與他人的關係總是被毒化了的,總是地獄般的關係。然而我要闡明的卻是另外一回事。我的意思是說,要是一個人和他人的關係惡花,弄糟了,那麼,他人就是地獄。世界上的確有相當多一部份人生活在地獄裡,因為他本人太依賴別人的判斷了。但這並不是說,和別人就不可能存在另一種關係。
回到我們這個問題來,對於人的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判斷,完全是一個人的世界觀和個人看法,在社會生活裡改變自己的看法,判斷和行為才是重要的,人性的問題,道德的問題是要放在社會生活和實踐中去認識和探討的。
“人之初性本善”論是中國道德文化的總根基……,決定了中國獨特的中國的道德文化;試問:“人性善論”是否會使人放鬆了對人性弱點的戒備……,直接影響中國的道德文化和法律制度?
回覆列表
動物性是惡嗎?我們弄錯了!
狼和獅子只是求裹腹而已,絕不會濫殺無辜,而且被捉到的食草動物基本上是老弱病殘,對食草動物群體的健康發展是有益的。
動物不會浪費力氣去攻擊無價值的目標,就像我們談之色變的蛇蟲,如果不是感受到危險是不會攻擊其他非食物物體的。
這就是自然界,這就是自然,就如同《百喻經》裡的‘割肉飼鷹’的故事一樣,即使割完佛祖的肉,在鷹的眼中,也抵不過一隻鴿子的價值。拿人的惡性和動物相比,實際上是侮辱了動物和自然界。
人知道如何去積累財富,這成了人性自私和惡的根源。自古以來的戰爭,都是建立在掠奪資源的基礎上,要麼是土地,要麼是勞動力,要麼是水資源,要麼是金銀、要麼是女人。戰爭中的殺戮以及殃及無辜遠比動物更殘忍和殘暴,這是人性而不是動物性。
那麼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其實,人性就像一把刀,本身無善無惡,要看使用的人拿來做什麼。廚師用來切菜,殺人犯用來殺人,就會體現出善惡來。人性無善無惡,一念之間就有了善惡之分,也就有了善行和惡行,荀子把人性當做惡的,需要用法律制度來約束,所以培養出韓非子和李斯這樣的法家弟子;孟子認為人有‘惻隱之心’是善的,所以影響了宋明理學特別是陸王心學‘心即理’的基本觀念,認為回覆本心就夠了。
我想,人性是一種趨勢,受到環境的從眾心理和自我反省的雙重影響,既有可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有可能‘出淤泥而不染’,這要看個人內心的強大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