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維塔
-
2 # shawn25
很顯然不是看發表了多少篇論文,當然也不是看他獲得了什麼獎。
最主要的是看他有沒有做過什麼開創性的工作。
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頂級科學家,那你必須在這個領域做出人類有史以來還沒有任何人做出過的開創性研究。
開創性研究,不單單是前人沒有做過的研究,還必須是解決重要問題的。 比如說,如果你研究人類拉的屎有多少種形狀,雖然也是從來沒有人做過的研究,但是很顯然沒人認為你是科學家。
研究的重要性,可以從這項研究發表的論文的引用率來判定,引用率越高,說明研究越重要。 如果你僅僅是找到了一個不是很重要的小方向,並做出研究,這代表你是一個合格的科學家,但應該沒人承認你是這個領域的大牛。
大牛的研究工作往往都具有啟發性,當某個問題大家都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大牛的工作會讓你立刻明白,原來應該從這個方向去解決。
如果你的研究不但具有開創性,並且還能發展出一個新的領域,那你就是大牛中的大牛,神級科學家了。
比如愛因斯坦,在他之前根本沒有相對論這個領域。
再比如牛頓,在他之前,科學家的分界還不是那麼明顯。伽利略你可以說他是物理學家,也可以說他是天文學家。但是從牛頓以後,就徹底有了物理學家這一領域,牛頓等於說開創了物理學。
所以,想成為大牛科學家,不是像考試考100分那樣有一個明確的方法的,也沒有模擬題給你做。
只有當你做了足夠優秀的工作後,才有可能被大家認可,尊敬,最終成為某一領域的頂級大牛。
-
3 # 科普新視界
一般來說,大家對某個科學家的評判,看他的H因子還是比較靠譜的。
所謂的H因子,就是看一個科學家發表文章被他人引用的情況。簡單來說,就是有多少篇論文至少被引用多少次!說起來比較拗口,舉例來說,一個科學家的H因子是30,說明他已有30篇文章被引用了30次。如果H因子是100,說明這位科學家已有100篇文章至少被引用100次。
H因子好的是能體現兩點。一是文章總數,即使一位大牛發表了一篇引用上千的論文,H因子也只能是1。二是引用數,如果一位老師灌水發了1000篇文章,只有一個引用,H因子還是1。所以,這個很科學。
那麼H因子一般都是什麼水平呢?一般博士或教授差不多在20以下,如果達到了30,應該是長江和傑青水平了,如果達到40,差不多到院士水平了,如果達到50,可以叫國際著名科學家了,超過60的基本是神。比如大名鼎鼎的霍金,H因子是62。目前最高的應該是251,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
供參考。
-
4 # 金童希瑞
地質學是一門綜合學科,關係到物理、化學的基礎研究。人類生活在地球之上,要知道宇宙、地球、人類的來龍去脈。作為“隕落地質學”的見證人,不知道這樣做能達到何種高度。
1、指出地質變化的動力是小行星撞擊。
2、指出岩石、礦物是隕石坑岩漿衝擊波層流裡高速流動的物質產生的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的。
3、指出生命來自金屬態氫離子聚合的氨基酸。
4、指出暗物質是高速運動的金屬態氫離子,光速是物質與能量的臨界值,一旦物質達到或超過光速 就是能量,物質不復存在。物體是能量——金屬態氫離子在一定條件下的暫時穩定狀態。宇宙是電離氫的集合體。
5、指出金屬態氫離子聚合體的高速旋轉產生了萬有引力、磁場;物質是能量的載體,電與磁力是能量(金屬態氫離子)的表現形式。
6、裂變與聚變的實質都是金屬態氫離子的聚合反應。(有能量轉化為物質)
回覆列表
絕不能看論文數量。要看他是否對本領域的基礎理論有重要發展,有無開闢新的研究方向,或者有無解決重大實際問題。重要的工作,往往透過一兩篇文章就能呈現。反而那些發了幾百篇sci的,往往沒什麼拿的出手的貢獻,文章都是一些水文,人也只是學術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