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油價又漲啦

    日本是外向型經濟,60、70年代沒有美國市場它更本起飛不了。日本人也心知肚明,90年代它開始分散投資轉向東南亞。

  • 2 # 生逝如花雪

    言歸正狀,什麼是廣場協定?廣場協議(Plaza Accord)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美國希望透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簡稱G5)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鉅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因協議在廣場飯店簽署,故該協議又被稱為“廣場協議”。(來自百度百科)

    ​當時的目標主要是日本和德國,“廣場協議”揭開了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1985年9月,日元匯率在1美元兌250日元上下波動,在“廣場協議”生效後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快速升值到1美元兌200日元附近,升幅20%。1986年底,1美元兌152日元,1987年最高達到1美元兌120日元。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後的10年間,日元幣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無異於給國際資本投資日本的股市和房市一個穩賺不賠的保險。“廣場協議”後近5年時間裡,股價每年以30%,地價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長。股市從13000多點狂飆到了接近40000,1987年,東京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超過紐約證交所,1987—1988年,東京股票市場的市盈率平均高達60倍。股市參與者的投機行為愈演愈烈。股市價格上漲迫使銀行把貸款轉向房地產,並催生出一個更大的資產泡沫。日本1988年末全國公示土地總價是1842兆円,美國的地價總額為403兆円,換句話說,日本可以買下4個半美國,而東京23區總地價是411兆円,所以才有了一個東京可以買下整個美國的笑話。到了1990年初的時候,日本已經意識到了泡沫的嚴重性。1990年3月日本央行開始實施對房地產信貸進行信貸總量控制 ,可是為時已晚。由於缺少了信貸的支撐,泡沫應聲而破,房市和股市急劇下挫。股市在1990年一年就跌去一半,之後繼續下跌,20年過去了,現在還在10000點左右徘徊,不死不活。房地產價格也不斷下挫,20年過去了,日本6大都市圈的平均房價:商用地從1991年的最高點下跌到現在的1/7弱,住宅地下降到現在1/3左右。日本的泡沫經濟導致了大量的銀行破產,政府為了恢復經濟,投入了大量財政資金處理壞賬,直到現在還沒有處理完。由於泡沫破裂,日本政府稅收下降,為了刺激經濟和繼續處理壞賬,日本政府只能借錢度日,到現在已經積累了超過GDP兩倍多的債務,貌似日本負債率是247%,超過第二名希臘100個百分點,冠絕世界。

    其中除了美國吸了大量的血成功復活之外,大量的國際炒家大賺特賺了一筆,咱們算個簡單的帳,有一個炒家1985年拿著1美元進入了日本股市,當然你不能直接用美元買得兌換成日元當時1美元兌換250日元,在日本股市從13000上漲到了接近40000期間,就算你賺了個平均值60倍,那你就擁有了15000日元,很多國外炒家提前知道訊息開始賣空(就是買股票跌),在日本股市跌到一半的時候就算盈利十倍,那就擁有150000日元,這時候你就可以收拾東西準備回家了,你當然不能拿著日元回國了,所以換成美元。但是到了1987年1美元兌換120日元,換句話說,你就擁有了1250美元(就是個例子而已,錯了勿噴),也就是說當時進入日本的每一分錢都是幾何倍的增加,日本經濟進去了衰退,也就是“日本失去的20年”。但是現在看來這樣的國際形勢下,想復甦真心難,也許過段時間就是失去的30年,40年也不好說。德國倖免於難的原因是德國當時推行的歐洲一體化,相當於整個歐洲幫忙消化泡沫,而且德國發現的早,還沒到萬劫不復的地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錯過了被自己表白的女生/女人,那是怎樣的經歷?現在追憶起來,是否後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