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惜緣小歷史
-
2 # 非常道畢延河
“詩窮而後工”,文人不得志,往往文學成就特別高。龔自珍詩詞驚天下,曹雪芹紅樓垂千古,蒲松齡聊齋達世界。
龔自珍,“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龔自珍一生極不得志,他27歲(1818年)始中舉人,考了6次才中進士,那時他已 38歲(1829年)。當了20年京官,但官職卑微。48歲時,龔自珍實在對自己的從政生涯沒有了信心,辭職南歸,兩年後病逝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
龔自珍是位卑未敢忘憂國,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援林則徐禁除鴉片。龔自珍放浪形骸、不拘禮節、名士作派,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
龔自珍的不得志憤憤不平,嬉笑怒罵皆成文。《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 雷》,批判皇權制度不能培養和重用真正的人才;散文《病梅館記》,借病梅而譴責當時的社會對人性的摧殘;政論文《古史鉤沉論一》,更是強烈抨擊專制體制: “昔者,霸天下之氏,稱祖之廟,其力強,其志武,其聰明上,其財多,未嘗不仇天下之士,去人之廉,以快號令;去人之恥,以蒿高其身,一人為剛,萬夫為 柔……大都積百年之力,以震盪摧除天下之廉恥。”
曹雪芹,“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祖籍遼寧鐵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
曹雪芹生下來過的是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璽任江寧織造;曾祖母孫氏做過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過康熙帝的伴讀和御前侍衛,後任江寧織造,兼任兩淮巡鹽監察御使,極受康熙寵信。 可惜家道中敗,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
曹家從此一蹶不振,日漸衰微。 正是因為如此變故,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他蔑視權貴,遠離官場,一貧如洗,“滿徑蓬蒿”,“舉家食粥酒常賒”。 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寫出千古名作——《紅樓夢》。
蒲松齡,“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
蒲松齡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
蒲松齡作為一個科舉失敗者,為生活所迫,只能幹私熟。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方撤帳歸家。
蒲松齡胸有不平之氣,空有絕世才華,生在憋屈時代,於是他把才華放在鬼妖故事上,他畢生精力完成《聊齋志異》8 卷、491篇,約40餘萬字。借鬼妖寫人世,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郭沫若曾這樣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回覆列表
他屢次參加科舉,卻不及第。生前困苦潦倒一生,死後他的書卻天下後世皆傳,他就是蒲松齡。其志向與困苦皆在其書中表露無遺。例如寧採臣上京赴考,借宿山中古寺,與黑山老妖的下屬小倩相愛了,結果為了愛情,小倩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寧採臣。透過這個故事,蒲松齡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揭露了處於封建晚期清朝治下的人民食不果腹,衣不遮體,而統治者卻驕奢淫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