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火焰景哥
我給你分析下八王議政和參眾兩院。八王議政:可以理解為原來是一個皇帝,現在變成8個皇帝,權利是一樣的,權利就不比多說,天下他們說了算。參眾兩院:按照美國列子來講,兩院就是國會的2個機構,也叫(立法會),他們的政治制度是三權分立:立法權(兩院主導)、行政權(總統主導)、司法權(法院主導),三個機構相互制約。總結:八王議政就是古代封建社會皇帝專制制度,參眾兩院就是現代西方民主制度的一個立法機構。
-
3 # 北洋水兵
清朝不存在八王議政的說法,除非你是影視劇看多了才有這種想法,清朝有的只是議政會議。
議政王會議本質上都是貴族會議,也就是國家大事由君主、貴族和大臣共同開會決定。實際上,議政會議都是封建制度的象徵,因為封建制度說白了就是貴族會議,只不過當時還沒有這個名稱。
當然這也是滿洲傳統的一種體現,就好比最開始滿洲是雙王執政,也就是努爾哈齊和他弟弟舒爾哈齊共同執政,只不過努爾哈齊嚮往明朝那種君主專制制度,想方設法把舒爾哈齊給扳倒,但是最後也不得不向滿洲傳統妥協。也就是說,努爾哈齊最後也不得不向滿洲貴族妥協,因為清初的武力保障來自於八旗制度,而八旗制度的基礎就是這幫子宗親貴族。
等到歷史進入皇太極的時候,皇太極換了個手段來強化君主集權,也就是擴大議政會議的規模,一堆資歷比較淺的年輕貝勒和更多的大臣被塞進了議政會議,以削弱那些大貝勒的權勢。估計這是皇太極的漢人幕僚給他出的主意,而且漢人也是皇太極平衡滿洲貴族的重要政治力量。
而且,皇太極削弱滿洲貴族的玩法還包括組建文官隊伍以及增設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而且不同的是這兩個新成員得人事任命完全由皇太極把持,不再像滿洲八旗那樣可以世管世襲。
而且,由於皇太極稱帝的原因,議政會議也就變成了議政王大臣會議。不過,改名了也逃不過被打壓的命,因為清朝諸帝追求的就是明朝那種君主專制而不是貴族共治。而且玩貴族共治有個不太好的先例,比如元朝完蛋的一點就在於貴族共治。
所以,康熙親政後組建了南書房這個集諮詢、秘書於一體的班子,議政王大臣會議被邊緣化;雍正搞出了一個軍機處,不僅把內閣放在了一邊,也導致議政王大臣會議被徹底邊緣化。到了乾隆時期,這個議政王大臣會議也就壽終正寢了。
而且乾隆幾乎是透過各種手段來強化君主專制,對那些不懂球的滿洲親貴也是毫不留情的打壓。所以此時清朝就變成了明朝的翻版,只不過是改良版而已。
正因於此,西方人形容清朝的君主專制制度是開明專制。至於把議政會議和西方的政治制度類比,那也只能是英國的上議院,而不是下議院、眾議院這種平民院。
因為英國的上議院就是貴族院,而最早的議會也是由貴族組成的,和平民沒有關係。至於貴族為什麼要弄個議會?當然有人會說是為了民主自由。狗屁個民主自由,貴族搞議會的主要目的是限制君權,防止君主剝奪他們當土皇帝的權力。要真為了民主自由,那也不用資產階級革命了。
我想歐洲的君主肯定十分羨慕中國的皇帝。
全文完
回覆列表
木有。
第一,沒有八王議政。
第二,沒有八旗議政。
全稱應該是議政王/議政大臣會議。
努爾哈赤時期也稱貝勒會議,因為當時的旗主就是貝勒,但此會從來都是在努爾哈赤控制下舉行。參加者也不限於旗主,還有努爾哈赤指派的親近大臣。會議的作用主要集中在軍事方面,體現起家時期的軍事貴族民主決策會。
事實上,自順治奪回權力,議政王大臣會議已經失去對皇帝的制約。此後,議政王/議政大臣成員逐步增多,歷代滿清皇帝也不斷降低成員等級,指派大量貝子、國公甚至不少漢族官員參加,實際令此會成為大雜燴,以徹底避免會議結論對皇權產生壓制。
康熙時期,議政王與議政大臣幾成虛名。所以乾隆時期正式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