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六月的雨和水

    這個我最有發言權啦!記得大寶剛剛接觸畫畫,那會才四歲半多點,那天我在客廳畫網上買的油畫,小傢伙屁顛屁顛湊過來看著我,很專注的樣子,也不鬧騰!小手躍躍欲試,又不敢亂動我的東西(之前有教育過不能亂動麻麻的東西),看著小傢伙這麼安靜,我就給了他一張紙,一隻畫筆,讓他一邊塗鴉去了。。。過了沒多久,小傢伙興奮的叫,麻麻,麻麻快看,我畫了一隻大恐龍。我拿過來一看,怎麼也想象不了這是隻恐龍。就問寶貝,小傢伙繪聲繪色的說,這是它的爪子,那個是它的手臂,尖尖的大牙齒。。。。這時我才突然領悟到,原來欣賞寶寶的畫,不僅僅是看,還要用心去聽,寶寶的畫都是他世界裡的小故事。雖然寶寶的畫不和乎比例,也不透視,但卻合乎寶寶們內心真實的表達,天真無邪,歪歪扭扭,粗粗細細,曲曲直直。。。我們不能用比較的方式去看待寶寶的畫。每一個寶寶畫的畫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著寶寶們內心情感的表達,所以欣賞寶寶的畫,用心去傾聽他們繪畫中的故事就好

  • 2 # 雙寶老媽

    要欣賞孩子的畫,那得要求父母有豐富的想象力,最好是能擁有像孩子一樣的天馬行空更好

    我們大人對於事物的眼光已經固化,是圓的就不能是方的,是紅的就不能是白的,而孩子不一樣,在他們的世界沒有那麼多的必須,什麼都是可以改變的

    我孩子也在學畫畫,但他畫的什麼我很多時候都看不懂,每次都是讓他給我介紹一下,他能噼裡啪啦的給我講半小時,而且經過他的講解,還真有那麼點感覺

    所以啊,不管孩子畫的什麼畫,我們都應該抱有欣賞的態度,不管你看懂還是沒看懂

    要是懂行可以看看孩子的線條是否流暢,看看顏色搭配是否恰當,在看看整體構圖是否合理。記住,千萬不要去指責孩子畫的蘋果是歪的,不要要求茄子一定得是紫色的,這些要求只會扼殺孩子的想象力

    要是不懂行,那就什麼也別說,只要你保持微笑,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畫畫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自我沉澱積累的過程,不需要我們的嘮叨,也不需要我們保姆式的陪讀,孩子需要的是獨立的空間,能夠充分發揮自我的自由時間

  • 3 # 二娃媽媽愛二娃

    不知是多大的寶貝呢。

    一歲寶貝。只要能在紙上隨意的畫,都是不錯的了。就欣賞他的恣意而為吧。

    兩歲的寶貝。不僅可以在紙上畫,並且可以給你說他畫了什麼什麼了。至於他畫的與他說的是否一致尚且不管,只要他說畫的什麼,你就可以附和,這就是父母最好的欣賞,寶寶也享受這種欣賞。

    三歲寶貝。可以畫自己非常喜歡的事物或者用畫講故事了。如買了新的玩具,新衣服,喜歡的人物爸爸媽媽等等,非常喜歡,就用畫的形式表達出來了,這時候的畫是比較巨像的,大人一般都會看懂。難懂的是寶寶用語言表達不出來的事情,或是高興的,或是悲傷的,或是期待的等等,孩子的語言還沒有能達到應用自如,所以難向成人表達,所以就畫畫,透過畫畫發洩出來,這個時候,就要仔細的詢問寶貝,請他把畫講出來,或者是自己講出來,問他對不對,他會順著大人的思路來不斷結構。當然,也有天馬行空的隨意畫的,這個時候,讓他講解一下,也許他講解的內容並不是繪畫最初的本意,但也沒有關係哈,開發想象力嘛。

    四歲到六歲的寶貝。可以根據指令進行繪畫創作。這個時期是寶寶繪畫創作的黃金期。作為父母,只要作為一個欣賞著,靜靜的聆聽寶貝的畫作思想就很好了。

    七歲到十二歲的寶貝。這個時候的畫作開始比較象形,就是說寶貝開始追求像才是好畫,所以一直在像與不好之間協調,越想畫像越畫不像,越畫不像越覺得自己畫不好。作為家長,理解孩子,陪孩子慢慢度過繪畫瓶頸期,孩子自然會越來越喜歡繪畫。

    總之,繪畫是無聲的語言,儘量讀懂寶貝繪畫所表達的語言,和孩子進行共情,不僅能促進親子關係,也能激發孩子的創作熱情,一舉兩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蒲壽庚在宋朝是首屈一指的富豪,為何死後還要被人鞭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