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823643262573
-
2 # GZ老米
恆大老闆真金白銀投資的球隊,當然可以用自己的理念經營,與說三道四的外人何關?如果不滿意你可以自己投資一支球隊啊
-
3 # 滇中雲石
廣州恆大自升入中超以來,無論是中超賽場還是亞洲賽場,從成績到管理應該都是亞洲級別的,正是因為有恆大在亞冠、世俱杯上的精彩表現,又讓很多球迷開始重新開始關注中超聯賽和中國足球。
2019賽季的中超聯賽即將開始,在亞洲盃後的轉會市場上,恆大引進了韋世豪、何超等年輕球員,現在又制定出臺這個新政策,個人認為,從長遠來看,每場比賽上2名外援,末位淘汰等舉措,有利於保證國內球員特別是年輕球員的上場比賽時間,當然這要承擔比賽成績的風險。當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些措施效果如何,需要聯賽成績,甚至是長遠發展的結果來檢驗。
九層之臺起於壘土。我們的足球發展,也非一日之功可成。但路再選,只要方向正確,向前走終會到達。恆大的革新之舉,希望對中超聯賽、對國足發展能夠起到一些推動和促進作用。
-
4 # 體育一席談
讓我們來細細解讀廣州恆大俱樂部的這份規定。
每場比賽18人大名單必須更換三人。注意,這並不是根據球隊的實際需要,也不是根據球員的競技狀態,更不是根據對手的實際情況不同而進行更換,完全是強行更換。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一名球員,即使他保持了不錯的競技狀態,也完全有可能會在下一場比賽被排除在18人大名單之外。
這實際上給主教練卡納瓦羅出了一道難題:如果一名年輕球員的狀態不好,卻被安排進18人大名單,那麼主教練應該如何安撫其他球員的情緒,才能在更衣室掌控好一支球隊?每個月有兩名考評靠後的一線隊球員,會被下放到預備隊。這更是讓人匪夷所思,一線隊員是否下放,需要主教練根據球員的狀態來隨時調整,而不是簡單粗暴的直接下放一個月。
廣州恆大對於外援的規定是:聯賽每場比賽的上場外援不超過2人。現在看來,當初放走高拉特和阿蘭,其實是為了這個規定做鋪墊。
截至目前,廣州恆大在冬季轉會期的操作,並沒有帶給球迷們太多的驚喜。目前可用的外援,只剩下塔利斯卡和保利尼奧了,恆大球迷期待引進的強力前鋒並沒有任何訊息。當然不排除廣州恆大壓哨官宣,但是以廣州恆大2020年的全華班目標,今年很難再引進其他外援了。同時,如果這兩名外援如果有任何一人出現了傷病,廣州恆大將不會有任何外援頂替。
廣州恆大的這份規定,和某些媒體質疑的國家隊之說,在某些方面有著驚人的相似。規定18人大名單更換3人,實際上就是保證讓儘可能多的人打上比賽,調動球員的積極性。而規定了外援的上場人數,實際上也是為了增加國內球員的出場機會。
在國內足壇廣州恆大俱樂部一直以規範化著稱,但是此次卻出臺瞭如此嚴苛近乎不合常理的規定,頗有迎合足協方面心意之嫌。足球運動有其客觀規律,優勝劣汰是不二法門,我們必須遵從客觀規律而不是違背。球員的出場機會,靠的不是規定和政策,必須用實力去爭取。
網易體育2月17日報道:據廣州記者豐臻透露,恆大隊內釋出新規,2019賽季中超聯賽上場外援不得超過2人。一線隊實行末位淘汰,每月綜合評定排在末尾的兩人將被下放預備隊。每場比賽,大名單必須輪換三人。
回覆列表
總的來說對中國足球發展有利,畢竟增加了國內球員的出場鍛練機會,但恆大從各隊買走了當紅年輕國腳後如果足協再推廣這一套,似乎對其它俱樂部有些不公,因為那時各俱樂部國內球員水平和恆大比多少有點兒不足(至少短期內),這就很難說聯賽公平了。另外,目前恆大的主要外援就兩個,而且是高水平的保塔組合,其它俱樂部如果也限制兩位外援,外援水平不一定能達到保塔,有些俱樂部可能還得更換外援,可現在想買到保塔水平的外援,肯定要花很多錢,還要繳納調節費,這對其它隊,尤其是資金短缺的隊似乎不利。如果不換外援,其它隊的內外援能力都不如恆大,怎麼去競爭?(當然有幾個隊的外援水平還不錯,可以挑出2個高水平的)。我覺得減少外援是個趨勢,但不一定非要馬上實行,最好緩一兩年,要保證各個俱樂部現有的利益,留給俱樂部充足的時間調整外援。有亞冠任務的球隊最好還是執行亞冠的外援規則,對自己明顯不利的沒必要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