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性本善惜相緣
-
2 # 骨科袁鋒
你這個情況應該是跟痛症的表現。很多跟痛症的表現就是早上起來的時候剛落地,非常疼痛。落地走一段時間會有明顯好轉。有些人甚至坐的時間長,剛起來開步的時候腳後跟疼得非常嚴重,而走路走多了,慢慢會好轉。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分析其原因有可能是晚上睡覺的時候血液迴圈比較差,尤其是腳後跟的血液迴圈更差。剛落地的時候,一下子不適應,會導致腳後跟的明顯疼痛。第二個可能就是晚上睡覺的時候把腳後跟露在外面。腳後跟由於血供本身就比較差。而腳後跟露在外面容易受寒,從而導致疼痛的加重。
跟痛症有好幾種可能。最常見的可能有如下幾種。
首先第一種,跟骨的骨刺。由於腳後跟長時間負重導致跟骨的骨質增生。如果骨質增生嚴重的,會導致很明顯的骨刺。一張跟骨的側軸位片,可以明顯看到跟骨有很大的一個骨刺。一般的骨刺不大會引起疼痛,但是如果骨刺比較大,那一般有可能會引起區域性的刺激,從而導致疼痛。
第二種,跟骨附近的脂肪墊增生。足跟纖維脂肪墊由彈力纖維分隔,包繞脂肪組織組成,有吸收震盪和防止滑動作用。跟部被硬物刺傷或長期壓迫或受風寒溼侵襲而引起跟墊炎。患者跟下疼痛、腫脹,有淺在壓痛。足跟負重區內側壓痛,老年人跟墊萎縮變薄,易引起症狀,區域性可觸及纖維索塊狀物。
第三種,蹠腱膜炎。蹠腱膜是足底較大的彈力腱膜。外傷、勞損及寒冷潮溼可引起蹠腱膜炎症,足外翻者尤其容易患此病。患者常有跟下或足心疼痛,足底有牽扯和緊張感,跟骨結節部位及腱膜中段壓痛明顯。
很多人因為跟痛症走多走幾步路疼痛有緩解,所以就拼命走路。或有些甚至用榔頭敲腳後跟。但事實上這些做法都是不對的,跟痛症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負重走路或者跟骨所受的壓力比較大。最關鍵的還是要休息制動,儘量少走路,少負重。可以口服一些非甾體類的藥物。也可以讓醫生幫你打一針封閉。當然嚴重的甚至要手術治療。
-
3 # 廣東骨科專家團
生活中有些人的腳後跟在跑步時並沒有痛感,但是卻在早上起床落地的時候疼痛難忍,這種情況不排除三種可能:一是患上了跟痛症,二是腳部血液迴圈變差,三是腳部受寒。而且跟痛症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臨床症狀就是患者在早上起床落地時,腳跟處會有明顯的疼痛感,還有的人久坐站立起來之後,也會有相同的疼痛感,當有相同的情況時最好及早的去醫院檢查治療。
人體在晚上睡覺時的血液迴圈功能會比在白天活動時的血液迴圈功能要稍差一些,特別是腳後跟處的血液迴圈,比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液迴圈還要再更差一點。所以有的人在早上起床落地之後,腳後跟部沒有一下子適應過來,這時人體就會感受到腳跟一個比較明顯的疼痛感。
腳部受寒也容易導致早上起床落地時腳跟疼痛。因為個人的睡眠習慣不同,有的人在晚上睡覺時喜歡將雙腳露在被子外面,這樣腳後跟沒有注意保暖,再加上腳後跟的血液迴圈功能和供血功能都比較差,就會容易受寒從而引起腳後跟疼痛。
腳後跟疼痛情況嚴重的最好去專業的醫院進行相關的治療,下面給出了幾點建議,或許對緩解腳後跟疼痛具有一定的幫助:
1、每晚睡前可以用熱水泡下腳,每次泡腳時間15~30分鐘為佳,還可以運用一些按摩的手法對腳後跟進行按摩。
2、減輕體重,過度肥胖是不利於腳部健康發展的。當腳部長期承受著過大的壓力,骨頭和一些軟組織都會容易受到損傷,這樣就會容易引起疼痛。
3、有的女性朋友因為工作的需求會需要長期穿高跟鞋,建議最好隨身帶一雙舒適的平底鞋,適當的時候可以更換一下,能夠有效的減少腳後跟的損傷。
4、平時休息的時候,可以平躺在床上做雙腳交換向前蹬踏的動作,能夠增強腳部抗勞損的能力。
回覆列表
這個應該是走路過量了,我走了兩年步,每晚快步走1個小時。也是腳後跟痛,應該要停下來休息一段時間,有空就用腳後跟向地面狠命的剁。慢慢就好了。我走了兩年步停下後至今沒走。用別的辦法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