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散人散話

    廣告,即廣而告知之意。廣告是商家為了宣傳自家商品,透過一定形式的媒體,公開而廣泛地向公眾傳遞商品資訊的宣傳手段。廣告的目標在於商家勸說大眾,以引發購買、增加品牌認知、或增進產品的區別性。

    有商品買賣的地方就有廣告存在,即使不發生商品買賣;以物易物的時代同樣需要廣告。在原始社會後期,人們想拿吃不完的糧食去換掉肉肉吃,這個就是最原始的廣告形式,實物廣告。

    再發展到後來,廣告有了廣泛的表現形式,叫買廣告。在兜售商品時,透過賣啥吆喝啥來吸引買主,稱為叫賣廣告。如賣油翁一邊敲“梆子”,一邊吆喝“賣油囉”。叫賣之聲,清晰悅耳,且不同的行業,叫賣聲各有特點。比如小時候在農村,經常會聽到“打醋嘞”,“換西瓜嘞”等等;在集市的路邊攤位上,有賣家扯嗓子喊的“西瓜便宜了,五毛錢一斤”,還有用擴音器喊的“衣服處理價啦”!而且大部分時候,拉音都很長,起到一個吸引顧客的作用。王婆賣瓜,自賣自誇,這些都是叫賣廣告。

    同時店鋪的廣告也有其他形式,有的是掛個招牌,有的立個幌子,上面有的寫的是店鋪名字。比如全聚德、豐澤園、同仁堂等等,這些通常都是老字號店鋪,百年老店。另外還有的寫著**茶館或者**酒館,比如《茶館》中店名叫裕泰茶館;還有的更直接,幌子上畫著一個茶具說明是一個茶館,畫著一罈酒那就是一個酒館。另外還有一些名聲在外的品牌,不知不覺已經成為經營者的品牌標誌,比如“狗不理包子”,“王麻子剪刀”。這些招牌都隱藏著許多人文故事,成為一個傳統文化特色。

    再發展到後來產生了另外一種廣告形式,印刷式廣告,包括報紙啊、雜誌、書刊等等。比如1853年香港出現第一份中文報《遐邇貫珍》,開始經營廣告業務。1858年華人自己創辦的第一份中文商報《香港船頭貨價紙》,即後來的《香港中外新報》,《中外新報》以商情、船期等廣告為主要內容。再後來上海就出現了《申報》,大量刊登運輸、租賃、招工的廣告。同時期,各類雜誌也專意分出空間刊登廣告,此時各種真假廣告粉墨登場,開始擾亂市場。

    另外有的小公司拿不出廣告費就印刷宣傳頁,到大街上分發,告知路人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店鋪要開張或者店鋪搞活動等等。還有一種不受大眾待見的廣告形式,那就是張貼廣告,路邊牆上、電線杆、門口等等都有貼著的小廣告,內容不乏有狗皮膏藥啦或者祖傳秘方治療什麼疾病啦等等。這些都是為了推銷自家物品,賣家採取的可取和不可取的廣告形式。

    隨著科技的發展,到了電子資訊時代,誕生了新的廣告形式。比如電視廣告,網路廣告。

    電視廣告在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了很多的形式架構,比如用講故事形式來表達商品與觀眾的關係,使觀眾產生共鳴;或者讓一個名人介紹推薦,利用他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來刺激觀眾,引起觀眾的購買慾望等。

    而網路廣告包含的方面就很多了,這裡咱們稍微說兩個吧。第一個電腦或手機網頁彈出廣告,這類廣告是程式設計師將廣告程式植入到某一個網頁,大家在瀏覽網頁時會彈出,而且通常做得很誇張,以此來引起我們點進去的興趣,達到宣傳產品的目的。

    第二個是電話廣告,有兩種表現形式,電話宣傳和簡訊宣傳。電話宣傳就是有推銷員親自打電話推銷,**保險、**投資或者**樓盤等等,現在來看,這類廣告形式是很招人煩的,反正我是挺反感的。資訊宣傳是透過手機簡訊和彩信服務傳播廣告,還有諸如郵箱中釋出廣告,這種廣告形式在近期比較氾濫,其中有的蘊含著詐騙資訊,點選他們的廣告連結就會掉進他們設定的坑裡。這些就是當下比較盛行的兩種廣告形式。

    總得來說,有人存在的地方就存在著交換,存在著交換就需要廣告,它也是有著幾千年文化底蘊的,人們離不開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樹膨大期,為果樹提供養分,為什麼不能使用硝酸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