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兵-----清代經制兵(正規軍)之一。用綠旗作標誌,以營為建制,故稱綠營兵或綠旗兵。
清順治初,以騎兵為主的八旗兵不適於江南水網地域作戰,加之兵力不足,清廷遂以歸附的明軍和收編漢族地主武裝改建綠營兵。兵種分騎兵、步兵(含戰兵、守兵);沿江、沿海設有水師。員額時有增減,一般為60萬,嘉慶時多達66萬。實行募兵制,招募當地壯丁為兵。兵皆土著,一經入伍即編入兵籍,終身不改。遇有缺額,騎兵拔於步戰兵,步戰兵拔於守兵,守兵拔於餘丁,無餘丁乃募於民。凡綠營武職副將以上選拔任用,由皇帝及兵部決定,其實權操於兵部;參將以下,按月升選;守備以上武官,採取升遷調動制;各級官兵凡升遷,均實行迴避制。綠營兵的主要任務是分駐各省鎮戍,依所轄地域大小、遠近和險易,因地設官,因官設兵,列汛分營,唯巡捕營駐京師(今北京)隸八旗步兵營統領。武器裝備、兵餉和待遇遠不及八旗兵。綠營的最高武職長官為提督,戰略單位為鎮,基本編制單位為營。營以上各級均設衙門,作為辦事機構。
朝廷為控制兵權,逐步實施“以文制武”,即以文臣督、撫監督和節制武官提督、總兵。各省視情設定數鎮,每鎮設總兵一員,總兵之上設提督,節制一省或數省區域內的各鎮總兵。巡撫兼提督者有權節制所屬各鎮。巡撫、提督之上設總督,節制一省或數省區域內的巡撫、提督和總兵,為該區域的最高軍政長官。總督、巡撫、提督和總兵,均各有直屬親兵,統稱本標,分稱總督標、巡撫標、提督標、總兵標,簡稱督標、撫標、提標、鎮標。另有軍標,設於四川、新疆等地,山將軍統轄。標轄二至五營,分稱中、左、右、前、後營,居中鎮守,以備徵調。鎮轄協,由副將節制。協下設營,按地勢險要程度編數十人至千餘人不等,以守備地名命名,由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分別統管。營下設汛,每汛數人至數十人不等,由千總、把總統領。提督以下將領只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其軍令受總督和巡撫節制,兵權歸於朝廷。綠營兵參加征戰,均由皇帝另派經略、參贊大臣統領,其將領一般不予任主帥。兵員多臨時從各鎮中抽調,集中使用,致使兵不為將有。
綠營兵-----清代經制兵(正規軍)之一。用綠旗作標誌,以營為建制,故稱綠營兵或綠旗兵。
清順治初,以騎兵為主的八旗兵不適於江南水網地域作戰,加之兵力不足,清廷遂以歸附的明軍和收編漢族地主武裝改建綠營兵。兵種分騎兵、步兵(含戰兵、守兵);沿江、沿海設有水師。員額時有增減,一般為60萬,嘉慶時多達66萬。實行募兵制,招募當地壯丁為兵。兵皆土著,一經入伍即編入兵籍,終身不改。遇有缺額,騎兵拔於步戰兵,步戰兵拔於守兵,守兵拔於餘丁,無餘丁乃募於民。凡綠營武職副將以上選拔任用,由皇帝及兵部決定,其實權操於兵部;參將以下,按月升選;守備以上武官,採取升遷調動制;各級官兵凡升遷,均實行迴避制。綠營兵的主要任務是分駐各省鎮戍,依所轄地域大小、遠近和險易,因地設官,因官設兵,列汛分營,唯巡捕營駐京師(今北京)隸八旗步兵營統領。武器裝備、兵餉和待遇遠不及八旗兵。綠營的最高武職長官為提督,戰略單位為鎮,基本編制單位為營。營以上各級均設衙門,作為辦事機構。
朝廷為控制兵權,逐步實施“以文制武”,即以文臣督、撫監督和節制武官提督、總兵。各省視情設定數鎮,每鎮設總兵一員,總兵之上設提督,節制一省或數省區域內的各鎮總兵。巡撫兼提督者有權節制所屬各鎮。巡撫、提督之上設總督,節制一省或數省區域內的巡撫、提督和總兵,為該區域的最高軍政長官。總督、巡撫、提督和總兵,均各有直屬親兵,統稱本標,分稱總督標、巡撫標、提督標、總兵標,簡稱督標、撫標、提標、鎮標。另有軍標,設於四川、新疆等地,山將軍統轄。標轄二至五營,分稱中、左、右、前、後營,居中鎮守,以備徵調。鎮轄協,由副將節制。協下設營,按地勢險要程度編數十人至千餘人不等,以守備地名命名,由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分別統管。營下設汛,每汛數人至數十人不等,由千總、把總統領。提督以下將領只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其軍令受總督和巡撫節制,兵權歸於朝廷。綠營兵參加征戰,均由皇帝另派經略、參贊大臣統領,其將領一般不予任主帥。兵員多臨時從各鎮中抽調,集中使用,致使兵不為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