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086490916437

    園林靜態空間在園林中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絡,從而形成一種動態變化的空間過渡與轉折。遊人視點移動,畫面立即變化,隨著遊人視點的曲折起伏而移動,景色也隨著變化,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步移景異”。但這種景色變化不是沒有規律,而是必須既有變化,又要合乎節奏的規律,有起點、高潮、結束。

    在園林中不同視距、不同視角,會使遊人形成不同的風景感覺。適宜的視距、視角可以起到更好渲染氣氛的作用。在園林中,可以巧妙創造這種視覺景觀與空間,尤其是大型園林和風景林,要很好地利用自然地形的起伏,營造各種空間,形成富於變化的仰視、俯視和平視風景。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哪種視角,在種植時一定要注意佈置透景線。透景線兩邊的植物在景觀上起到對景物的烘托作用,所以不能阻隔遊人視線,不能在透景範圍內栽植高於視點的喬木,,而要留出充足的空間位置以表現透視範圍的景物。規則式園林在安排透景線時,常與直線的園路、規則的草坪、廣場、水面統一起來;自然式園林常與河流水面、園路和草坪統一起來安排,從而使透景線的安排與園林的風格相一致,同時可以避免降低園林中喬木的栽植比例。在非常特殊的場合下,如風景區森林公園,原有樹木很多,透過周密的安排,可以疏伐少量衰老或不健康的樹木,以達到開闢透景線的作用。

    在園林種植設計的過程中應該使園內外的美景互相透視,這種手法被明代造園家計成稱為“借景”。他認為:“借者,園雖別內外,則景則無拘遠近,晴巒聳秀,紺宇凌空,極目所致,俗則屏之,嘉則收之。”在借景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遊人觀賞點周圍的種植與所借風景如何融為一體,不能出現比例上不和諧的問題。

    出現區域性景色不調和的問題時,常用的手法是“障景”。很多公園綠地用障景的手法變換空間,達到欲揚先抑的目的。比如花港觀魚公園東入口的種植,就採用樹叢種植屏障遊人視線,使他們不能入園後一覽無餘,造成空間明暗的變化,使樹叢後的草坪空間顯得更加開闊。

    夾景,當遠景在水平方向上很寬,其中部分景色並不動人,可以利用樹叢、地形或建築等把不動人的景色遮蔽掉,而只留合乎觀賞的遠景。

    框景,就是利用類似畫框的門、窗、門洞等,把真實的自然風景“框”起來,從而形成畫意。植物種植中可以利用樹叢、灌叢、甚至喬木枝幹等形成框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判別P2P理財靠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