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沈飛羽

    說起清朝對中國的影響,那就多了去了,清朝基本上繼承了明朝的統治方式,在社會和經濟發展方面,就算繼承者不是清朝,基本上也不會差太多。

    清朝主要的反面影響就是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把四川殺成白地(歷史書上的張獻忠殺光四川人不可信,因為這段歷史是清朝人編寫,把鍋甩給了張獻忠)。這麼多的屠殺打斷了漢人的脊樑,剃髮易服摧毀了漢人的意志,文字獄固化了華人思想,奴化了華人,讓華人變得麻木。

    另外的影響是正面的,清朝時期是中國國土面積最大的時期(元朝時期不是真正意義的中國領土),給中國留下了廣袤的國土(大部分丟失的國土都是民國時期形成事實的丟失)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2 # 沉淪你眼眸的玩世不恭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能否擁有強勁的生命力,能否長久立於世界強國之林,關鍵不在於一兩個英雄式的領袖來力挽狂瀾,而是依靠這個民族所表現出的精神和氣魄。

    中華民族是個多民族的共同體,但由於歷史,人口等原因,作為民族精神主體的長期以來是漢族的精神。清朝作為少數民族王朝對全國統治時間最長,又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影響相對較深,尤其是對近現代中國。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外敵入侵,殺我同胞,奪我財富,奈何國家積貧積弱無法做出積極的抵抗。這是可以理解的。但無法理解的是為什麼在古老的東方屹立數千年之久,曾傲視天下的中華民族在義和團運動之前沒有進行任何大規模的自發的抵抗!然而曾經的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在面臨外敵入侵時都表現了令人歎服的氣節。我認為,古中華民族的核心思想是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其具體表現一是為天道,為內心中的民族驕傲,拼死抵抗外敵。二是審時度勢,徐圖再報。總而言之,中華民族是驕傲的,是自豪的。近代中國史上這種精神主要體現在清朝末期的愛國將領和抗日戰爭中。這說明只有有國家意識的人在面臨外敵犯境時才會抵抗,才會敢於拋頭顱灑熱血。清朝末期乃至之後的麻木不仁的行為正是華人喪失了國家意識,這點也許是從清朝統治造成的不良影響。

    清朝對於大多數的漢族來說是異族統治,在漢族先人眼中,異族就是外華人,尤其滿族用刀槍打下了廣袤的中原大地,同時透過康雍幾代有為之君的統治,漢人已經認同了滿族,滿族透過多年在關內的生活,生活習性逐漸漢化,並透過婚姻,逐漸血脈相連,滿漢也逐漸成為一體,但同時漢族也喪失了國家意識,當面臨外敵犯境時,在漢族的潛意識中將他們與三百年前清兵入關視作等同,況且千年以來家天下的思想,使漢族百姓的內心沒有顧炎武先生的亡天下的概念,既然能認同滿族對漢人三百年的統治,為什麼不能認同什麼英吉利人,法蘭西人,羅剎人對漢人的統治,自然不會像三百年前留頭不留髮那樣抗爭。國家意識幾乎喪失殆盡。歷次自發的民眾抵抗也大多因為西方人嚴重且至今侵犯了當地人的利益引起公憤。

    另外,滿族入主中原將奴隸制重新帶回中原大地,八旗制度是一種奴隸制度,旗主是貴族,旗奴是奴才,哪怕奴才官位再高遇到主子,哪怕是再落魄潦倒的主子也要恭恭敬敬地行禮。主奴是一種依附與被依附的關係,是一種喪失獨立人格的關係,但旗奴卻擁有普通漢族老百姓所沒有的特權,這使得一些漢人爭相成為旗人(漢軍旗),堂堂正正的人不做,偏為了利益去做奴才,如果這事放在前朝或是現代應該沒人願意幹吧,古中華民族的行為準則是天道,做人的標準是君子,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獨立行為能力的坦蕩之人,人人以做君子,講道義為衡量內心的天平。這也正是清朝統治對中華民族精神破壞最大的一點,如今,有不少為了利益可以將良心,道義於不顧的人,如今拜金主義盛行。這是將人性的惡激發出來,從前,也有這種現象,但怎會像現在這樣做的堂而皇之,做的國民習以為常,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這正是將君子之風磨滅的最大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雷霆隊喬治怎麼透過交易去了快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