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喝茶不能攪
-
2 # 壹頁歷史
這個問題其實還是要分角度去看,嚴格意義上而言,宋朝並不是真正的統一王朝,但是比之歷史上的統一王朝,宋朝的影響力卻絲毫不遜色。從經濟,文化,制度上宋朝幾乎都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時代的頂峰,從這些點來看,宋朝毫無疑問是強盛的,但唯一備受詬病的是軍事上。
但是就是軍事上也沒有後世想象的如此孬弱不堪,相反還有不錯的戰鬥力,主要的代表就是是指北宋前期的禁軍以及中期的西軍,至於流民編成的廂軍完全不能作為軍隊看待。
而根據這兩隻軍隊存續時間。宋代的軍事強盛期也有兩個,一個是宋太祖—宋太宗時期;一個是宋神宗時期。
第一個是宋太祖—宋太宗時期,宋太祖趙匡胤繼承了後周的遺產,獲得一隻戰鬥力不俗的禁軍。依靠這支精銳,北宋平南唐,徵蜀中統一了南方,同時還將擁有契丹支援的北漢壓得抬不起頭。
宋太宗趙光義繼承帝位後,也憑藉這支徹底攻滅了北漢。憑藉著這隻精銳,在宋真宗之前,北宋對於遼國在戰略上基本處於積極進攻的姿態,這其中雖然有遼國內亂的原因,但也必須承認北宋自身是擁有不俗的戰鬥力。
這種攻守之勢的逆轉,由於宋太宗自身的貪功冒進,先是在高梁河之戰慘敗,之後又雍熙北伐中失利,導致北宋精銳盡失。雍熙北伐的失敗對北宋的影響幾乎貫穿整個朝代,至此之後北宋也基本失去了對北進攻的能力。一直到徽宗年間,金國崛起快要滅亡遼國時,才有了一場鬧劇般的宣和北伐。
第二個是宋神宗時期,在宋真宗時期,北宋與遼達成了澶淵之盟,從此之後,兩國雙邊雖然還有零星的交戰,但總體卻趨於和平。從真宗至仁宗年間,北宋安享了近五十年的時間,這段本該用於發展的時間,卻因為真宗篤信圖讖,大興土木而錯過。
原本還算精銳的河東,河北禁軍迅速腐化,而國初的禁軍更是早已成為了兵痞,除了鬧餉外幾乎沒有他用。全國上下除了常年與黨項對峙的西軍外,基本都沒有可堪一用的軍隊。
而在仁宗年間,西夏在李元昊的帶領下快速崛起,進而威脅西北邊境。但本以為的痢疾之患,卻讓宋軍在好水川,定川寨,三川口三大戰役中接連喪師,西軍精銳幾乎一掃而空。
這種國中無軍的尷尬,直到神宗熙寧年間才有所緩解。神宗銳意推行新法,國力有了顯著的提高。同時近三十年的恢復,西軍新一代領軍人物如三種,折家,郭逵,燕達等在戰火的磨礪中也逐漸訓練了一批勁旅。
熙寧年間王韶開邊河湟,種諤進築綏州,章惇震懾荊蠻,熊本平定西南,郭逵痛擊交趾。甚至在神宗後期的五路伐夏中,幾乎將西夏攻滅,但最終還是因為將帥失和,各路軍隊忙於搶攻而功虧一簣。雖然此戰失利,卻讓西夏從此再無南侵之力,但令人嘆息的是年僅三十八歲的神宗因戰敗抑鬱而終。
憑心而論,宋朝的國力,軍事並不算弱,之所以給後世留下孬弱也有著很多客觀的原因,簡而言之“先天本來不足,後天又太安逸。”
回覆列表
從軍事上說,宋朝硬核的時候確實不多,主要是當時制度的原因,也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兵不識將,將不知兵”,同樣也是為防叛亂,精銳部隊在中央,老弱病殘戍邊防,而再那個沒有高德的年代,中央的精銳部隊出征,第一次去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大北方,都沒有迷路還要啥腳踏車。
所以在同樣經過開國初期休養生息之後,漢武帝拼著敗光家底把周遭收拾了個服服帖帖,而相比漢武帝的全款一次付清,宋真宗選擇了分期付款,就是澶淵之盟。但這種利用槓桿的思想也充分體現了宋朝領導人的經濟頭腦,所以,宋朝雖然戰鬥力感人,但經濟卻非常不錯。
重視農業和科技發展,改革開放,農業生產率大幅提升,不抑商業,多餘的農業勞動力湧入工商業,文化服務等第三產業蓬勃發展,交通便利,外貿發達,三駕馬車齊飛有沒有?貨幣輸出,一帶一路有沒有?
老子這麼一個懂經濟又風雅的文化人,有啥事不能好好說,有啥事不能用錢擺平,咋一個個的就非得動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