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茶之人生
-
2 # 謝亞鐵
宋官鈞是朝廷禁止民窯燒造的,品質上金元鈞及宋民鈞是遠不在一個檔次,所以,論鈞瓷主要是論官鈞與民鈞、金元鈞的差距…宋官鈞存世極罕見,當時金人入佔朝廷盤點鈞瓷就與記錄完全對不上號,估計是朝廷在金人入侵前就把官鈞瓷埋沒了,連官窯也毀了,金人也只認留下的鈞瓷作官鈞了。根據前人評鑑鈞瓷的著述中對比宋官鈞指出的宋民鈞、金元鈞的不足而反證了宋官鈞的優良,概述如下:
⑴金元鈞:釉面潤澤度不高。紫釉不能“汗漫全身”,只是區域性出現。(即宋官鈞:釉面潤澤,紫釉“汗漫全身”,內外一律)
⑵金元鈞:多數釉薄。有的釉厚但不勻,垂流。多數有明顯的棕眼。(宋官鈞:釉厚而勻,不垂流,不存在明顯棕眼)
⑶金元鈞:釉色不管深淺濃淡,達不到渾然一律。(宋官鈞:釉色渾然一律)
⑷金元鈞:紫斑或紅斑浮於釉面,大多輪廓比較清晰,瀰漫程度較低。(宋官鈞:紫斑或紅斑不浮凸,與釉面過渡自然而平滑,相溶程度極高)
⑸金元鈞:普遍沒有蚯蚓走泥紋。(宋官鈞:蚯蚓走泥紋很普遍)
⑹金元鈞:普遍墊燒。(宋官鈞:普遍支燒)
(宋官鈞蚯蚓走泥紋是很普遍的,歷代都作判斷官鈞與民鈞、真與偽的重要標誌,因為宋朝廷稱這紋是“地上龍”,是窯變所致,是大宋一統天下之天意,這紋絕不是今人所認的蛔蟲樣的東西)
-
3 # 卓然堂
我們把鑑賞掰開了回答,比較好解釋。
首先談鑑,也就是鑑定的意思。鑑定的目的多是為了收藏,所以從收藏的角度簡單談一下鈞窯的鑑定。
1. 窯口鑑別:總的講不成問題,因為鈞窯的窯變釉特徵明顯,別的窯口的瓷器基本上不會和鈞瓷混淆。雖然嚴格講從北宋以後,鈞瓷燒製範圍擴大,從最初河南禹縣神垕鎮發展到北方眾多區域,甚至河北內蒙都有鈞瓷燒製,這在金元時期尤為突出。雖然各地胎土有別,工藝及常用器型不同,但要想區別這些不同地區燒製的鈞瓷,幾乎是不可能的,也沒有這個必要。
再談賞,欣賞。這方面見仁見智,每人喜好不同,欣賞的角度不同,不可能有統一標準。有人喜歡大器,有人喜歡小件,有人喜歡紅的,有人喜歡天青色的。正所謂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以圖來說明,圖一是北宋天青釉三足爐,二是北宋天青釉碗,三是80年代新燒紅釉大瓶。從收藏的角度,如果把第一件出手,開車去禹州買第三個瓶一類的現代鈞瓷,恐怕您需要大卡車才能拉完。從欣賞的角度來看,這個紅釉瓶造型端莊,釉色窯變豐富,賞心悅目,在大多數人的家裡擺放,都不會掉份兒。
-
4 # 樣子收藏
傳統鈞瓷釉色瑰麗多姿,玫瑰紫、海棠紅、茄皮紫、雞血紅、葡萄紫、硃砂紅、蔥翠青等,不勝列舉;釉中紅裡透紫、紫裡藏青、青中寓白、白裡泛青,可謂紛彩爭豔。鈞瓷通常釉質乳光晶瑩、肥厚玉潤,類翠、似玉、賽瑪瑙,有巧奪天工之美。
回覆列表
鈞窯瓷器,胎質為灰色,較粗松。鈞窯瓷器最大的特色是在釉上,它的釉色是以天青色和月白色為主,是一種失透的乳濁釉,釉層較厚。一些上佳產品的青釉上有紫紅色或玫瑰紅色的斑塊。天青色與紫紅斑塊相間,交相輝映,有的如玫瑰般的紫紅,似晚霞浮動在蔚藍的空中;有的如夏雨後天邊出現的虹霓;有的如奼紫嫣紅的秋海棠,光彩奪目,絢麗之極。這類器物大多是皇帝用的貢瓷,器物底部刻有一二三的編號,編號越小,器形越大。
此外,它對燒製的溫度等各種因素也十分敏感,稍有偏離就會得不到正常的紅色,而會發灰髮黑。
鈞窯瓷器的胎質比較粗糙,器壁很厚,再加上一層厚厚的乳濁釉,分量很重,作為日常用具顯然是不太方便的。但作為陳設瓷來說,它那厚重的身軀,就顯得穩重。
鈞窯瓷的造型常見的有洗、碗、盤、瓶、尊、爐等。
鈞窯瓷器的另外特點是在器物的內底往往可以看到淺淺的陷下去的紋路,用手摸卻摸不出來。如同蚯蚓在泥中走過的痕跡,人稱"蚯蚓走泥紋"。小的紋路人稱"牛毛紋"。
以上可供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