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今通史
-
2 # 小小烽火臺
主要的原因就是戰國和漢朝中間相差了一個秦朝。
秦始皇滅六國完成了大一統,在制度上與戰國年間發生了大的變化。一大變化就是中國完全進入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皇帝成為之後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之後為加強中央集權,制定了焚書坑儒,統一度量衡,實行郡縣制和三公九卿制等一系列制度,使得好多人認為秦朝只有歷時久遠才能完成這樣一系列改革。
另一個原因就是秦朝發生了有名的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又發生了楚漢相爭的對峙局面,這也使得人們感覺歷時較長,其實秦朝只延續了二世,國祚十四年。亂世也使人覺得戰國末年與漢朝相差很久。
-
3 # 木有糖的糰子
因為當中有秦朝,大部分人的感覺中,說是秦朝統一六國,但是其實腦子裡都是奮六世之餘烈,商鞅變法,長平之戰,所以秦國漫長的歷史掩蓋了秦朝短短的十幾年。而且自陳勝吳廣起義以後,太多波瀾壯闊的史詩,讓楚漢爭霸這短暫的時間,充滿了歷史的濃度。一般人記歷史往往不是時間,而是人,是事件。因此歷史的濃度往往超越了長度,打個比方,東漢長不長?長,但是光武帝劉秀以後大家記得誰,是桓靈二帝,是三國,中間漫長的歷史,明章之治,蕩平北匈奴又有多少人記得。
-
4 # 孝陵衛小校
這其實是一種思維上的錯覺,通常來說會把春秋戰國放在一起,而將秦漢放在一起。
而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秦朝的建立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現在通常說從秦以後中國進入了帝制,而帝制一直延續了2000年直到清朝滅亡。有了這麼一個變化,就將秦以前的歷史視為一個截然不同的歷史時期,這一時期現在被稱為先秦。秦成為了一個分水嶺,從這種變化上來說戰國和漢朝彷彿在山的兩邊,彼此相隔很遠,這是一種思維上的認識。
但是戰國這個概念是後來才有的,那麼在秦漢時期是沒有戰國這麼一個概念的,在那時人民的腦海中,戰國時期其實並不久遠。那麼就意味著並沒有一個標誌說哪一年起中國就是戰國了(當然現在作為歷史研究是有的),也沒有說哪一年中國就突然不是戰國了,在當時更多的是秦國與六國或者說列國這樣一種概念。
那麼就歷史的傳承來說,秦國的歷史甚至跟周朝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秦國不是公元前221年突然出現的,這就意味著戰國並不能將秦國和秦朝截然分開。
秦朝與漢朝的間隔甚至可以忽略,也就是說從戰國到秦朝,從秦朝到漢朝並不會感到有間隔。那麼何以戰國至漢朝就會感覺聯絡不緊密了呢?
這其實與漢朝的立國有關係,漢朝的統治者普遍的是布衣將相,皇帝劉邦也是草根的逆襲。
這有什麼重要的呢?
大家細想,如果是項羽打敗了劉邦,那麼此後的歷史依然是戰國曆史的一個延續,秦朝反而成為了一個突兀的存在。
但是劉邦打敗了項羽,戰國以來諸國的貴族基本上退出了歷史舞臺,這也就意味著他們與漢朝的聯絡微乎其微,從來帶來戰國和漢朝的隔離感。
歷史的線性聯絡主要還是看人,比如張良作為南韓貴族,就可以將戰國和漢朝聯絡起來,同樣的韓王信、項燕、項羽等人,他們這些六國貴族的存在就時刻提醒我們他們來自戰國。到了漢朝,新興的布衣將相正是從這些六國貴族手中奪取了政權,作為勝利者,他們自然代替了六國貴族成為了新時代的主人。
因此,漢朝的建立造成了戰國與新時代的一個隔離。
回覆列表
原因:中間夾著個秦始皇,嬴政的功績造成短短十幾年便有兩個時空的感覺。
首先請注意:秦國也是戰國七雄之一。
秦朝對社會的改變太大了,無論是制度、政治、經濟、交通、貨幣、文化等,全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際上在秦朝的時候,就已經形成與戰國不一樣的時代感了。
“始皇帝”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這些功績加在一起,給人以兩個時空的感覺,這很正常,因為時間很短,但是變化卻實在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