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大美客家

    “百節年為首”,客家人對於過年(春節)是非常的重視的,視過年為一年中最為隆重和歡樂的節日。當然啦,隨著人們從農村遷徙到城裡,很多都從簡了!人們很早就開始準備過年,客家人過年有哪些習俗呢?那小編就來總結下吧,一起來看看,隨著人們從農村遷徙到城裡,很多都從簡了!說的不好還請各位見諒,也希望各地區的客家朋友們能夠留言補充!

    磨豆腐,乾魚壙,殺豬雞鴨 :農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左右,家家戶戶開始磨豆腐。農家多數家門口有小魚壙,到農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前後全部魚壙放水捉魚,一方面要用壙魚製作菜餚,另一方面方便春節後挖取壙坭做肥料肥田。與此同時,開始陸續殺豬。一般人家過年都要用上三四十斤豬肉,有的人家過年一戶殺一頭大豬,主要用途是:一、饋贈親戚、朋友,每一戶親戚要饋贈二至三斤豬肉,特別是岳父家饋贈的肉就更多,新結婚姻親饋贈的豬肉數目更為可觀,否則會被人恥笑為“孤寒鬼”

    貼對聯:年節這一天,家家都會貼上寫有吉祥語的紅對聯和橫幅,大廳裡貼上大紅的“福”字,豬牛圈裡貼上“六畜興旺”的紅條幅,除外還會在許多用具上貼上紅紙條,稱之為“封歲”、“上紅”。

    敬祖先:臘月三十日早餐後,凡是當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掃衛生,將祖祠牆壁粉刷一新。早上摘回柚葉或者其它的一些草藥等等,中午過後家家戶戶將柚葉放入鍋內水中燒開,每人都要洗柚葉熱水澡,其意是把汙穢、“窮氣”、“衰氣”洗掉,乾乾淨淨進入新的一年。洗過柚葉澡後便換上新衣、新帽、新襪、新鞋,從頭到腳煥然一新,換下的髒衣服當天要洗滌乾淨。因此,洗柚葉水澡含有除舊佈新之意。午後,陸續有人攜禮盒、三牲、炮竹、元寶香燭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進香。行禮之後,放炮竹,有的放銃。每到大年三十午後,祖祠香火繚繞不斷,炮竹聲不絕於耳,一直延續到黃昏。這習俗已逐漸被淡化。

    點歲火(點年光):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守歲的習俗,家家通宵達旦燈火明亮,稱之為“點歲火”,火籠加炭稱之為“漚火桶”。大家團聚一起,辭舊歲迎新春,共享天倫之樂。除夕之夜,大人還有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

    初一早餐,客家習俗中,大人是一定要要求大家起來吃早餐的,(另外一個很多的地方大年初一是吃素的,要年初二以後才能開葷的),畢竟也算是新年的第一餐,接著小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孩子糖果桔子,有的還會給“紅包”,舊稱“掛頸”。當然啦,現在基本都是年三十晚上就把紅包準備給小孩子們了!

    正月初二,走親戚拜年、特別是新婚女婿(岳家會用書貼來請)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去時要帶小母雞、米果、糖果、香燭、鞭炮等,到時要在岳家祖先靈前燒香、點燭、放鞭炮。中午岳家請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熱情。當然啦,現在的社會酒還是要少喝點,特別是開車的朋友們!

    初三不能殺生,雞要在初二殺好或過年時留下。

    正月初五,出年界。廳堂的祖宗畫像要收起,紙門簾要取下燒掉,外出做工幹活的就可以啟程了。

    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家家戶戶要籌辦菜餚,喝酒過年。有些地方過元宵比過年還熱鬧,比如廣東興寧等地;要鬧元宵,新春遊樂活動到達高潮。從過年開始到正月十五,各地遊樂活動不斷,以游龍燈、舞獅為多,有的從正月初一二起開始活動。龍燈和獅隊來到前,會預先發貼,來後要給他們送紅包、吃點心。龍燈、獅隊等除到各家各戶表演外,還要到村中各廟宇和祠堂向神靈及祖先拜年。

    逢到春節後的第一個墟期,各路龍燈、船燈、獅燈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開墟”。不過現在很多地方都是出年界後就開圩了!

    客家人的過年是豐富多彩的,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每個地方都把很多節目和一些風俗習慣簡略了,所以很多的人都說現在的年是越來越沒有意思啦,希望大家可以傳承客家傳統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祖魯戰爭中,非洲祖魯人為什麼能打敗大英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