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48028513971

    喜歡下雨天勝過晴天,是一種正常的心態。看了好多人說喜歡雨天的人性格大多抑鬱,容易傷感,這個倒不可置否,但我覺得卻也不全部正確。

    從生理的角度解釋,下雨時氣壓比較低,與興奮有關的交感神經因為攝取不到充足的含氧量,就會處於低落的狀態,相對容易進入休眠狀態。而且,人體在光線昏暗的環境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使人容易產生倦意。

    從心理的角度解釋,著名的分析心理學家榮格提出了一個心理學概念——集體潛意識。是指人格結構中最底層的部分,它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積累下來的沉澱物,包括人類的活動方式和人腦中的遺傳痕跡。遠古時代,人類一般住在山洞或茅草屋裡,晚上睡覺時會擔心野獸侵襲。而在下雨天,野獸一般比較少出現,而人們也能暫時放鬆警惕,獲得暫時的安全感。而這種雨天安全感在世世代代中遺傳了下來。

    雨聲——心理的協奏曲。有雨水叩擊著青石板的聲音,有雨水敲打著屋頂的聲音,也有雨水沖刷著樹葉的聲音等等。而這些雨聲,叫做“白噪聲”。其特點是在人的聽覺範圍內,所有頻率的聲音強度都相當,使人聽了感覺舒適。另外,這些雨聲很大層度上隔絕了外界的噪音,彷彿把世界切割成一小塊一小塊的,似乎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隱形的獨立空間,讓人擁有一種安全感。用精神分析學派的話來說,就是使人更能進入“內視”狀態。瑜伽老師也有說雨天更容易入定,進入特定的“內視”狀態。

    不同的人對下雨天有著不同的感受。究其本質而言,下雨天只是為人們的感情抒發提供一個特定的背景,而雨,只是一個透明的符號。

    在杜牧看來,雨是帶著歷史印記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在韋莊看來,雨是伴人入眠的——“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在志南看來,雨是可親可愛的——“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在李煜看來,雨是帶著哀愁的——“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正如王國維所言“一切景語皆情語”,環境影響著心境,也同時折射出人們的心情。

    弗洛伊德講過失心理學時提到“一個人若忘記了一個熟悉的專業名詞,且用十二分的努力也無法從記憶中將它搜尋出來,我們便可推測他對擁有這個專有名詞的人必無好感,所以不願記起”由此可以推延出,在雨中擁有過美好的記憶,也許會在潛意識中對雨天形成一種喜歡的感覺。

    而在雨中經歷過不愉快的事情,有可能在潛意識中形成對雨天的厭惡。有些人厭惡雨天是基於一定現實條件的,比如,有人會覺得雨天出行不便,易弄髒衣褲。或是對於一部分實體商家而言,雨天會影響人們出行意願,減少出行,從而減少了客流量,減少營業額。當然,事情不能一概而論,人們對同一事物的感覺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會有著不同的看法。

    下雨天,小憩一會是個不錯的選擇。閉上眼睛,在摻雜著泥土氣息與雨的清冷氣息的空氣中,讓全身的細胞感受雨天特有的饋贈。

    或是泡上一杯香茗,在靠近窗邊的地方,一邊聽雨賞雨,一邊感受溫熱的茶水從口腔到喉嚨再到慢慢流到胃裡的暖意。

    或在綿綿細雨時,雨中漫步,感受雨的微涼,草的清香。可能你會感受到平時沒有發現的“小確幸”。

    或是捧上一本閒書,體驗“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下雨這一看起來普普通通的現象從生理和心理的方面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而對於雨天持喜愛還是厭惡的態度,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畢竟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裡,你可以喜歡蘿蔔,也可以獨愛青菜。

    再多說一句,下雨天跟德芙不配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畢業後想做程式設計師,該不該花錢去培訓機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