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實屬無奈

    這個問題你沒有說清楚是關於哪方面的閱讀,是關於新聞呢還是關於雞湯、觀點呢?又或者是一些文章?

    紙質版還是有自己的優勢的,一些好的書我一般都會買紙質版的,這樣有那種feel,也就是所謂的儀式感

  • 2 # 子羽的文庫

    不管讀電子書,還是讀傳統書,都是一種文化的學習。

    平時忙碌的時候,可以看看電子書,增加自己的閱讀量。

    當你閒暇之時,你可以泡一杯茶,捧起一本書,然後聽著鳥吟燕鳴,投入到文化的氣息中去。

    腹有詩書氣自華,氣質和讀書的人有關,並不是和讀的什麼書有聯絡。

  • 3 # 小桑的記憶雜貨鋪

    看你讀啥書,如果你是想讀快餐文化類或者網路小說,電子版就ok啊。

    但如果你要看諸如《駱駝祥子》、《挪威的森林》這種需要很多思考,可以給人很多感悟的書,最好看紙質版。這種書是需要“品”的,所以紙質會更好一些嘍。

  • 4 # 使用者102201483846

    這個和剛剛回答的話題很相似。

    不管是電子書籍還是紙質書籍,兩者都有可取性,首先我們看看閱讀量資料,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在2018年首次釋出中國閱讀指數,並公佈2017年中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6本,去年的4.65本。10.2%的國民年均閱讀10本及以上紙質圖書,還有5.4%的國民年均閱讀10本及以上電子書。中國人均每天讀書20.38分鐘,超一成(12.1%)國民平均每天閱讀圖書超過1小時。18至29週歲群體日均讀書時間最長。再來看看和閱讀息息相關的另外一個數據,書店的數量仍在急劇萎縮,據不完全統計,重要城市書店數:倫敦2904家,紐約7298家,東京4715家,巴黎6662家,而北京只有1800家。

    中國正在從科技創新大國邁向世界科技強國,書店紙質類閱讀,已經轉型到電子圖書館、電子書、VR閱讀等新型領域。

    電子書是指將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訊息內容數字化的出版物以及植入或下載數字化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訊息內容的集儲存介質和顯示終端於一體的手持閱讀器,代表人們所閱讀的數字化出版物,從而區別於以紙張為載體的傳統出版物,透過數碼方式記錄在以光、電、磁為介質的裝置中,必須藉助於特定的裝置來讀取、複製、傳輸。

    所以不管紙質的書籍還是電子類書籍都有存在的價值,都是提高我們知識和閱讀量的工具。紙質書即有閱讀價值,又有歷史文化研究價值。而電子書將很多紙質書籍透過掃描、再編輯等方式可以供我們不接觸紙質書籍也能閱讀。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生於這個科技高度發展的時代,是時代帶給我們瞭如此方便的閱讀。

  • 5 # 夏瞄淺談

    我覺得紙質書和電子書各有所長吧——好的紙質書能夠體驗到出版者的匠心,裝幀設計與書的內容完美結合的書讓人愛不釋手;電子書勝在便攜而且便捷,可以隨身攜帶一座圖書館,走到哪看到哪裡。

     

    不過就像汽車出現,有人仍選擇走路和腳踏車,電子郵件,微信,QQ快捷方便,還有人喜歡選擇寫信。有些東西的出現不是為了代替具有同樣功能的另一種事物,只是為人們提供另一種選擇,無論遵守傳統,還是迎新而上,我覺得我們都要尊重這一種選擇,無需過問,也無需說服。

     

    從個人情緒上來說,一些人興許熱衷於電子書的輕便快捷,物美價廉,但是我比較偏愛於大部頭,也許和我閒暇時間較多有關係吧,比較有時間拿起書慢慢翻看,甚至說熱衷於在書店慢慢挑書,然後給每一部要看的書配上書籤,我覺得這是一種和書的默默契合,我熱愛書的褶痕,熱愛油墨的氣味,熱愛午後一杯熱茶的翻頁時光,熱愛圖書館裡琳琅滿目滿屋芳華,畢竟有一些感覺無法替代,也無需替代。

     

    不過一旦出門旅行或者出差,總之離開了我的常駐地。我就十分依賴於電子書了,指尖在螢幕上滑動,又是和書頁不一樣的感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心目中的軍人形象是什麼樣子的?